【中班幼儿个案观察记录】观察对象: 小宇(化名)
年龄: 4岁6个月
班级: 中班
观察时间: 2025年4月1日—2025年4月30日
观察者: 李老师
一、观察背景
小宇是本班一名较为内向的男孩,平时在集体活动中参与度不高,与同伴互动较少。家长反馈他在家中也较为安静,喜欢独自玩耍,对新环境适应较慢。为了更好地了解他的行为表现和心理发展状况,我决定对其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持续性观察,并记录其在不同情境下的反应与变化。
二、观察内容与分析
1. 日常活动中的表现
在晨间入园时,小宇总是第一个到达教室,但常常站在门口不愿进班,需要老师多次引导才能进入。他不主动与其他小朋友打招呼,也不参与早操或游戏环节。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他坐在角落,很少举手发言,即使被点名回答问题,声音也很小,甚至有时会低头不语。
分析: 小宇在陌生环境中表现出较强的焦虑情绪,缺乏自信,对集体活动兴趣较低。这可能与其性格特点及家庭教养方式有关。
2. 与同伴的互动情况
在自由游戏时间,小宇经常独自一人玩积木或看图书,很少主动邀请其他孩子一起玩。有一次,他看到其他孩子在玩“过家家”,便悄悄走到旁边观看,但没有加入。当老师鼓励他参与时,他只是点点头,随后又回到自己的位置。
分析: 小宇在社交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缺乏主动交往的意愿和技巧,可能是因为对他人不够信任,或是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
3. 情绪与行为表现
小宇的情绪较为稳定,但在面对冲突或压力时容易退缩。例如,在一次区域游戏中,因玩具被其他孩子拿走,他没有立刻表达不满,而是默默离开。之后几天,他开始避免参与某些游戏,表现出回避行为。
分析: 小宇在面对挫折时倾向于自我保护,缺乏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可能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和支持。
三、教育策略与支持措施
1. 创设安全的环境:在班级中设置一个“安静角”,让小宇可以在需要时有一个放松的空间,减少外界刺激带来的焦虑感。
2. 逐步引导社交: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方式,逐步引导小宇与同伴互动。如安排他与性格温和的小朋友配对,共同完成任务,增强其参与感。
3. 积极鼓励与正向反馈:在小宇有良好表现时给予及时表扬,如“你今天能和小朋友一起搭积木,真棒!”以此增强他的自信心。
4. 家园共育:与家长沟通,了解小宇在家的表现,建议家长多创造亲子互动机会,鼓励他与同龄人交往,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
四、观察总结
通过一个月的持续观察,我发现小宇虽然在社交方面存在一定困难,但他具备良好的专注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只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他完全有能力融入集体生活。未来,我将继续关注他的成长,帮助他建立自信,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记录人:李老师
记录时间:2025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