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诊治指南】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等特点。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如胆道疾病、酗酒、高脂血症等。及时诊断与规范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急性胰腺炎的常见病因包括:
1. 胆道疾病:如胆结石、胆道感染,是引起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原因。
2. 酒精摄入: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胰管阻塞和胰腺组织损伤。
3. 高脂血症:尤其是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时,可能诱发胰腺炎。
4. 其他因素:如创伤、手术、某些药物(如硫唑嘌呤、雌激素等)、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发病机制主要涉及胰酶异常激活、炎症反应增强及微循环障碍等过程,最终导致胰腺组织水肿、坏死甚至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二、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包括:
- 突发上腹部剧烈疼痛,常向背部放射
- 恶心、呕吐
- 发热
- 腹胀、压痛,严重者可出现腹膜刺激征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黄疸、休克、呼吸困难等全身性表现,提示病情严重。
三、诊断方法
1. 实验室检查:
-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升高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但需结合临床判断。
- 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指标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2. 影像学检查:
- 腹部超声:初步筛查胆道病变。
- CT扫描:是评估胰腺炎严重程度和并发症的首选方法,尤其适用于重症患者。
- MRI/MRCP:在评估胆道和胰管结构方面有较高价值。
四、分型与分级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急性胰腺炎可分为轻症和重症两种类型:
- 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无器官功能障碍,局部并发症少。
- 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出现短暂的器官功能障碍。
-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持续性器官功能障碍,常伴有局部或全身并发症。
五、治疗原则
1. 支持治疗:
- 禁食、胃肠减压,以减少胰液分泌。
- 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 疼痛管理,避免使用吗啡类药物,可选用哌替啶。
2. 病因治疗:
- 对于胆源性胰腺炎,应尽早进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
- 控制血脂、戒酒、调整药物等措施有助于预防复发。
3. 抗感染治疗:
- 仅在合并感染或怀疑感染时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
4. 重症监护:
- 对于重症患者,应转入ICU,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或血液净化治疗。
5. 手术治疗:
- 在出现坏死性胰腺炎、脓肿或严重并发症时,可考虑手术干预。
六、并发症处理
急性胰腺炎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包括:
- 胰腺假性囊肿
- 胰腺脓肿
- 呼吸衰竭
- 肾功能不全
- 消化道出血
针对不同并发症,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必要时请多学科团队协作。
七、预后与随访
大多数轻症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可完全康复,而重症患者死亡率较高。出院后应定期随访,监测胰腺功能及并发症情况,同时注意生活方式调整,预防复发。
八、总结
急性胰腺炎的诊治需要综合评估病因、病情严重程度及并发症风险,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早期识别、及时干预和科学管理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医护人员应不断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处理能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