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精选范文 >

柳宗元《袁家渴记》原文及译文

2025-07-24 21:56:19

问题描述:

柳宗元《袁家渴记》原文及译文,卡到怀疑人生,求给个解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4 21:56:19

柳宗元《袁家渴记》原文及译文】《袁家渴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写的一篇山水游记,属于“永州八记”之一。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袁家渴一带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在贬谪生活中的心境与对自然的热爱。

一、原文:

袁家渴记

由冉溪西南行六十步,得石渠,民桥其上。全石以为底,清浅可数。久之,水声潺潺,出石罅间。其源出于山下,流而为溪,又流而为涧,又流而为渊。其水清而甘,鱼鳖不生;其岸多石,少土,草木不滋。其上多竹,青翠可爱。人多爱之,遂名曰“袁家渴”。

余闻之,欲往观焉。遂从溪南行,过石桥,入竹林,转而西,得小径。沿溪而行,忽见一水,其色如银,其声如琴。水势湍急,石多而险。两岸皆石,或立或卧,如兽如禽。水激石,声如钟磬。余坐其上,听之,心旷神怡。

于是,吾意甚悦,遂留宿于石上。夜半,风起林中,竹影摇曳,月光洒地,清辉如练。余独坐其间,思古之人,感今之世,叹天地之广大,人生之短暂。

呜呼!此地虽幽,然非世人所知。余虽有志,然无处可施。惟寄情山水之间,聊以自慰耳。

二、译文:

袁家渴记

从冉溪向西南走六十步,就看到一条石渠,上面架着一座小桥。整块石头作为水底,水很清澈,可以看见底部。过了很久,水流发出潺潺的声音,从石头缝隙中流出来。它的源头来自山下,流成溪水,再流成山涧,最后汇成深潭。这里的水清澈甘甜,但没有鱼和鳖;岸边多是石头,少有泥土,草木也难以生长。山上有很多竹子,颜色青翠,非常惹人喜爱。人们都喜欢这里,于是称它为“袁家渴”。

我听说这个地方后,想去看看。于是沿着溪水向南走,经过石桥,进入竹林,转而向西,找到一条小路。沿着溪水前行,忽然看见一条水流,颜色像银子一样明亮,声音如同弹琴一般动听。水流湍急,石头很多且险峻。两岸都是石头,有的竖立,有的横卧,像野兽,像飞禽。水流冲击岩石,发出的声音如同钟磬般清脆。我坐在石头上,听着这声音,心情格外舒畅。

于是,我感到非常愉快,便在石头上留宿。半夜时分,风吹动竹林,竹影摇曳,月光洒在地上,清辉如绸缎一般。我独自坐在那里,想到古代的人,感慨现在的世事,感叹天地的广阔,人生的短暂。

唉!这个地方虽然幽静,但很少有人知道。我虽然有抱负,却无处施展。只能寄托情感于山水之间,聊以自慰罢了。

三、简析:

《袁家渴记》虽短,却生动展现了柳宗元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与深刻感受。文中通过对石渠、溪水、竹林等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淡泊的心境,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在贬谪生活中的孤独与无奈。全文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柳宗元山水散文中的代表作之一。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