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活动《捏面人》(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一、活动目标:
1.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学唱歌曲《捏面人》,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感受音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魅力。
2. 认知目标:了解“捏面人”这一传统手工艺,初步认识其文化背景及表现形式。
3. 技能目标:能跟随音乐节奏进行简单的动作模仿,尝试用肢体语言表达歌曲内容。
二、活动准备:
- 音乐《捏面人》音频
- “捏面人”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 面团、彩泥等手工材料(可选)
- 教师自制的“捏面人”道具或教具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捏面人”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
- 你们见过这样的小人吗?它们是用什么做的?
- 你知道这是什么手艺吗?
鼓励幼儿自由发言,教师简单介绍“捏面人”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常用于节日或庆典中,用来制作各种人物形象。
2. 欣赏与感知(8分钟)
播放音乐《捏面人》,请幼儿安静聆听。听完后提问:
- 这首歌听起来是什么感觉?你有没有听到什么特别的声音?
- 歌曲里讲了什么故事?你能听出里面有哪些人物?
教师可结合歌词内容,用简短的语言讲述歌曲中的情节,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3. 学习与模仿(10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唱歌曲《捏面人》,注意节奏和语气的把握,鼓励幼儿大胆跟唱。
在学唱过程中,加入简单的动作模仿,如:
- “捏呀捏呀捏面人”——双手做“捏”的动作;
- “捏个老奶奶”——模仿老人走路的样子;
- “捏个老爷爷”——模仿老爷爷的神态。
引导幼儿边唱边动,增强参与感和趣味性。
4. 创意拓展(10分钟)
教师提供面团或彩泥,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尝试“捏面人”,并边捏边说:“我捏了个……”。
完成后,可以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歌曲中的句式描述自己捏的人物。
5. 总结与延伸(2分钟)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内容,表扬幼儿的表现,鼓励他们回家后向家人介绍“捏面人”这一传统技艺。
建议家长配合,在家中也可以尝试用橡皮泥或黏土让孩子继续体验“捏面人”的乐趣。
四、活动延伸建议:
- 在美工区投放更多材料,供幼儿继续创作“捏面人”;
- 结合美术活动,引导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捏面人”;
- 开展“小小面人师”角色扮演游戏,增强幼儿的参与兴趣。
五、活动反思:
本活动以音乐为载体,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既提高了幼儿的音乐素养,也增强了他们对民间艺术的认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幼儿的参与和互动,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
注:本教案为原创内容,适用于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活动,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