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示范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掌握写作此类文章的结构与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口头表达等方式,提升学生的信息搜集、整理与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与自豪感,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引导学生掌握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的写作技巧,如说明顺序、描写方法等。
- 难点:如何将丰富的资料整合成一篇条理清晰、语言生动的文章。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视频素材、范文示例。
- 学生准备:提前收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如长城、故宫、敦煌莫高窟、兵马俑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出示一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图片(如长城、故宫、西湖、苏州园林等),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地方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它们为什么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了解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二)明确习作内容(5分钟)
教师讲解本次习作题目“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强调写作要求:
- 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文化遗产进行介绍;
- 内容包括:名称、位置、历史背景、建筑特色、文化价值等;
- 语言要准确、生动,结构清晰。
(三)范文赏析(10分钟)
教师展示一篇优秀的范文(如《我眼中的故宫》),引导学生分析:
- 文章结构:开头引出主题,中间分段落介绍不同方面,结尾总结感受;
- 描写方法: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 写作技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四)小组合作探究(15分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 你选择的是哪个世界文化遗产?
- 它有哪些独特之处?
- 你能找到哪些有趣的故事或传说?
- 如何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它?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互相补充。
(五)写作指导(10分钟)
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写作指导:
1. 确定写作对象:选择一个具体的文化遗产,避免泛泛而谈。
2. 构思文章结构:
- 开头:点明主题,简要介绍文化遗产;
- 中间:分几个部分详细介绍(如历史、建筑、文化意义等);
- 结尾:表达自己的感受或呼吁保护。
3. 语言表达:
- 使用准确的说明性语言;
- 适当运用描写性语言,使文章更生动;
- 注意句子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六)学生写作(20分钟)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开始写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理清思路,调整结构。
(七)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
选取几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评价。教师点评时注重鼓励与引导,指出优点与改进建议。
(八)总结与拓展(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布置课后任务:
- 鼓励学生将习作修改完善,可以配上插图;
- 建议学生关注更多世界文化遗产,拓宽视野。
五、板书设计:
```
《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一、写作内容
- 名称、位置、历史
- 建筑特色、文化价值
二、写作结构
- 开头:引出主题
- 中间:分段介绍
- 结尾:表达感受
三、写作方法
- 说明顺序
- 描写方法
- 语言生动
```
六、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图文结合、小组合作、范文引导等多种方式,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信息整合与表达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表达的引导,鼓励他们写出更具创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