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乘法教学设计_教(学)案(10页)】一、教学基本信息
- 学科:数学
- 年级:小学三年级
- 课时:第1课时
- 课题:口算乘法
- 课型:新授课
- 教学时间:40分钟
- 教学地点:教室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中的“口算乘法”。本单元是学生学习整数乘法的起始阶段,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为后续学习笔算乘法打下坚实基础。
口算乘法主要包括整十、整百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简单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技巧。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的口算策略,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增强数感。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并具备一定的加减运算能力。但对“整十、整百数”的乘法仍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如何将这些数转化为简单运算方面缺乏清晰的认识。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逐步构建口算方法的思维模型。
此外,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设计多样化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课堂参与度。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理解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 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技巧。
3. 能够正确、快速地进行相关口算练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口算规律。
2.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2.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 重点: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 难点:理解“末尾添零”的算理,灵活运用口算策略。
六、教学准备
- 教师: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练习题纸
- 学生:练习本、铅笔、橡皮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情境创设:
教师出示生活场景图片,如“超市购物”、“水果摊买苹果”等,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每箱苹果有10个,买了3箱,一共有多少个?”
提问:你能用什么方法算出结果?
引导学生说出“10×3=30”,并引出课题“口算乘法”。
板书课题:口算乘法
(二)探索新知(15分钟)
1. 整十数乘一位数
例题1:
20 × 3 = ?
引导思考:
- 20 是由2个十组成的,所以可以看作是 2 × 3 = 6,再在后面加上一个0,即 60。
- 教师板书:20 × 3 = (2 × 3) × 10 = 6 × 10 = 60
练习:
40 × 2 = ?
60 × 5 = ?
70 × 3 = ?
2. 整百数乘一位数
例题2:
300 × 4 = ?
引导思考:
- 300 是由3个百组成的,所以可以看作是 3 × 4 = 12,再在后面加上两个0,即 1200。
- 板书:300 × 4 = (3 × 4) × 100 = 12 × 100 = 1200
练习:
500 × 2 = ?
800 × 3 = ?
200 × 6 = ?
3.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例题3:
21 × 4 = ?
引导思考:
- 可以拆成 20 × 4 + 1 × 4 = 80 + 4 = 84
- 或者直接口算:21 × 4 = 84
练习:
32 × 2 = ?
13 × 3 = ?
24 × 2 = ?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形式一:小组竞赛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轮流回答口算题,答对得分,最后统计总分。
题目示例:
- 40 × 5 = ?
- 700 × 2 = ?
- 12 × 3 = ?
- 90 × 6 = ?
- 33 × 2 = ?
形式二:独立练习
学生完成课本P60页的“做一做”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引导: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口算乘法的方法?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发言:
- 整十数乘一位数,先算前面的数,再在后面添一个0。
- 整百数乘一位数,先算前面的数,再在后面添两个0。
- 两位数乘一位数,可以拆成整十和个位分别计算。
教师小结:
口算乘法的关键在于“找规律、分步算、巧记忆”。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加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五)布置作业(5分钟)
- 完成练习册P35页“口算乘法”相关习题。
- 尝试用口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买几件物品的总价)。
八、板书设计
```
口算乘法
整十数 × 一位数:
20 × 3 = (2 × 3) × 10 = 60
整百数 × 一位数:
300 × 4 = (3 × 4) × 100 = 1200
两位数 × 一位数:
21 × 4 = 20 × 4 + 1 × 4 = 84
```
九、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生活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对比、归纳,帮助学生建立口算方法的思维模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基本口算方法,但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仍需加强训练。下一节课可增加进位乘法的口算内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计算能力。
备注:本教案适用于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节奏与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