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3《太空一日》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杨利伟的基本情况及其在航天事业中的贡献。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3. 学习文中描写细腻、语言生动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4. 感受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二、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分析作者在太空中的心理活动和感受。
- 难点:体会作者在极端环境下的冷静与坚定,感悟科学精神与责任担当。
三、预习提示:
1. 查阅资料,了解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2. 结合课文标题“太空一日”,思考作者可能记录的是哪一天的经历?
3. 朗读课文,标出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课上进行交流。
四、课文解析:
《太空一日》是杨利伟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记述了他作为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在执行神舟五号任务期间的真实经历。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段落大意梳理:
- 第一部分(开头至“我感到非常紧张”):描述飞船发射时的场景,以及杨利伟当时的心理状态。
- 第二部分(“在太空中”至“我看到地球”):讲述他在太空中的所见所感,包括对地球的观察和对生命的感悟。
- 第三部分(“返回途中”至结尾):描写返回地球的过程,以及完成任务后的激动心情。
五、语言特色:
1. 细节描写:如“我的身体被紧紧地固定在座椅上”“耳边只有仪器的声音”,这些细节能让读者感受到真实的太空体验。
2. 情感真挚:通过“我感到非常紧张”“我看到了地球”等句子,表现出作者在面对未知时的敬畏与感动。
3. 语言简洁:文章没有过多修饰,但正是这种朴素的语言更显真实和震撼。
六、拓展延伸:
1. 阅读其他关于航天题材的文章或纪录片,比较不同作品中对太空的描写方式。
2. 收集中国航天发展的相关资料,制作一份“中国航天大事记”手抄报。
3.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探索宇宙”的看法,结合本文内容进行思考。
七、课堂讨论:
1. 杨利伟在太空中经历了哪些挑战?他是如何应对的?
2. 文章中哪些地方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3. 如果你是杨利伟,你会怎样描述自己的太空之旅?
八、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2. 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谈谈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
3. 自选一个角度(如“科技与人类”“梦想与坚持”),写一篇小作文。
九、教学反思(教师用):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太空一日》,不仅帮助他们掌握了文本内容,也激发了他们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并鼓励他们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思考与表达,从而提升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注:本导学案为原创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适用于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