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名词解释】在2017年,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开设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系列重要的法律术语和概念。这些名词解释不仅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也是理解行政法律体系的基础。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名词解释,旨在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点。
1. 行政法
行政法是指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过程中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主要规定了行政机关的职责、权限、行为方式以及对公民权利的保障等内容,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是指依法享有行政职权,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行为,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或个人。通常包括各级人民政府、政府部门以及法律授权的组织。
3. 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针对特定对象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根据其性质不同,可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4. 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它是行政机关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5. 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人给予的制裁措施。其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具有强制性和惩戒性。
6. 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法定机关提出申请,请求重新审查并作出决定的一种法律救济途径。
7. 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审查该行为的合法性并作出裁判的司法活动。
8. 司法审查
司法审查是指法院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制度。它是行政诉讼的核心内容,体现了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
9. 行政程序
行政程序是指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行为时应当遵循的步骤、方式和时限等规则。良好的行政程序有助于保障公正、透明和合法的行政行为。
10. 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行政机关或其工作人员因违法行使职权或不履行法定职责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赔偿等形式。
以上是对《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一些常见名词的简要解释。通过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可以帮助学习者构建系统的法律知识体系,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参加电大考试的学生而言,掌握这些基本术语是顺利通过考试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