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精选范文 >

2019年人教版部编本小学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两套

2025-08-03 19:23:04

问题描述:

2019年人教版部编本小学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两套,急!急!急!求帮忙看看这个问题!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3 19:23:04

2019年人教版部编本小学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两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民间故事一直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文化素养的重要内容。《牛郎织女》作为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以其优美动人的故事情节、丰富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深受师生喜爱。本文围绕人教版部编本小学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这一课文,提供两套教学设计方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教学设计一:注重情感体验与语言积累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掌握生字词,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体会牛郎与织女之间真挚的感情,感受民间故事的浪漫色彩。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 理解人物形象及情节发展。

- 感受故事中的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理解“七夕”文化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 展示图片或视频片段,引出“牛郎织女”的传说。

- 提问:“你们知道‘七夕’是什么节日吗?它和谁有关?”激发学生兴趣。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词。

- 教师讲解重点词语,如“哥哥嫂子”“老牛”等。

- 梳理故事脉络,引导学生复述主要情节。

3. 精读品析,感悟情感(15分钟)

- 分段朗读课文,重点分析牛郎与织女相遇、相知的过程。

- 引导学生思考:“牛郎为什么能和织女在一起?他们之间的感情有什么特别之处?”

-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故事的感受,如绘画、朗诵、写作等。

4. 拓展延伸,文化渗透(10分钟)

- 简要介绍“七夕节”的由来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 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牛郎织女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5. 作业布置(5分钟)

- 写一篇短文,讲述自己心中“最感动的瞬间”。

- 收集关于“七夕”的诗句或故事,下节课分享。

二、教学设计二:侧重文本分析与思维训练

教学目标:

1.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分析故事结构,了解民间故事的基本特点。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 分析文章结构,归纳故事发展的几个阶段。

- 理解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主题思想。

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 创设情境:“如果有一天,你也遇到了一位仙女,你会怎么做?”引发学生想象。

- 引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2. 自主学习,梳理内容(10分钟)

-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完成预习单,包括字词注音、段落大意等。

- 教师抽查并讲解重点字词。

3. 合作探究,深入分析(15分钟)

- 分组讨论:牛郎和织女的性格有哪些不同?他们的相遇是偶然还是必然?

-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 小组代表汇报,教师点评补充。

4. 文本结构分析(10分钟)

- 教师带领学生梳理课文结构,划分起因、经过、高潮、结局。

- 对比其他民间故事,总结《牛郎织女》的特点。

5. 课堂小结与作业(5分钟)

- 总结课文内容及学习要点。

- 布置作业: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简短的续写故事,并说明理由。

结语:

《牛郎织女(一)》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民间故事,更是一堂生动的语文课。通过这两套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思维发展。希望这些设计能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助力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