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精选范文 >

《口技》(阅读附答案)

2025-08-05 08:54:28

问题描述:

《口技》(阅读附答案),真的熬不住了,求给个答案!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5 08:54:28

《口技》(阅读附答案)】《口技》是清代文学家林嗣环所写的一篇散文,选自《虞初新志》。文章通过描写一位口技艺人高超的技艺,展现了其惟妙惟肖的模仿能力,以及在表演中营造出的逼真场景,令人仿佛身临其境。

文章开头以“京中有善口技者”引出主题,说明有一位技艺高超的口技艺人。接下来,作者详细描写了艺人如何通过声音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场景,如深夜一家人的活动、火场的惊慌、宾客的反应等。整个表演过程层次分明,节奏紧凑,充分体现了口技艺术的魅力。

阅读理解题常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词语解释

- 重点字词如“善”、“少顷”、“但闻”、“满坐寂然”等,需结合上下文准确理解其含义。

2. 内容理解

- 文章通过哪些细节表现出口技艺人的技艺高超?

- 作者是如何通过声音描写来营造氛围的?

3. 写作手法分析

- 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声、对比等。

- 作者是如何通过侧面描写来衬托口技表演的精彩?

4. 主旨归纳

- 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口技艺术的赞美之情,也反映了古代民间艺术的丰富与精湛。

5. 拓展思考

- 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传统艺术形式的认识与看法。

- 如果你是这位口技艺人,你会如何设计一场表演?

参考答案示例:

1. “善”意为擅长、善于;“少顷”意为一会儿;“但闻”意为只听见;“满坐寂然”意为全场静悄悄的。

2. 文章通过描写口技艺人模仿各种声音,如犬吠、人声、火场呼救等,以及观众的反应,如“伸颈、侧目、微笑、默叹”,生动地表现了艺人的技艺高超。

3. 文章运用了拟声、比喻和侧面描写等手法。例如,“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运用了拟声手法,增强了现场感;“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则通过观众的反应侧面烘托表演的精彩。

4. 本文通过对口技艺人精湛技艺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民间艺术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反映出古代社会对技艺的重视。

5. 在现代社会,传统艺术形式虽然面临挑战,但依然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我们应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让这些珍贵的艺术形式得以延续和发展。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