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阴阳大乐赋的原文】天地之间,万物有灵;阴阳交汇,五行相生。自盘古开天,混沌初分,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沉为地,于是乾坤定位,日月昭明。天地之大,莫测其深;阴阳之妙,难尽其理。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以道为宗,以德为本,遂有“天地阴阳大乐赋”一文,传世千年,至今不衰。
夫“大乐”者,非止于音律之美,乃天地自然之和谐,阴阳调和之妙韵也。赋者,铺陈辞藻,抒发情怀,状物写意,寄情于言。此赋虽无定式,然其意深远,其辞华美,足以令人心旷神怡,思接千载。
昔者,先贤观星象而知四时,察风候而识农事。春雷动而百虫醒,夏阳炽而万物长,秋风起而百果熟,冬雪落而万物藏。此乃阴阳轮转,四季更替,天地之道也。故曰:“天地有常,阴阳有序。”人若能顺其自然,合乎大道,则可得安身立命,享长久之福。
赋中云:“阴阳交泰,风雨调和;山川秀美,草木繁茂。”此言天地之恩泽,万物之生长,皆因阴阳之调和而得以成全。若阴阳失衡,则旱涝频仍,灾害四起,民不聊生。故圣人制礼作乐,以正人心,以调天地,使万物各安其位,各得其所。
又曰:“大乐无形,其声在心;阴阳无迹,其理在道。”此语极言“大乐”之玄妙,非仅耳之所闻,乃心之所感,道之所存。人若能静心修德,内省自持,则可与天地同体,与阴阳共鸣,得大自在之乐。
是故,“天地阴阳大乐赋”不仅是一篇文辞华丽的赋文,更是古人对自然规律、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后人读之,当思其义,悟其道,行其理,以求身心之和谐,社会之安宁。
综上所述,“天地阴阳大乐赋”虽为古文,然其精神永存,其智慧不朽。愿世人皆能从中汲取灵感,感悟天地之道,修身养性,乐享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