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句诗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书愤》,寥寥数语,却道尽了历史的沧桑与英雄的孤寂。它不仅是对诸葛亮《出师表》的高度评价,更寄托了诗人对国家兴亡、人才难得的深深感慨。
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期蜀汉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辅佐刘备建立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出师表》则是他在北伐前夕写给刘禅的一篇奏章,字里行间充满了忠诚与悲壮。文中既有对先帝的感恩,也有对后主的劝诫,更有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正因如此,这篇文言散文被后人奉为千古绝唱,成为忠臣典范。
“出师一表真名世”,这句话不仅赞美了《出师表》的历史价值,也表达了对诸葛亮人格与才华的敬仰。然而,陆游在写下这句诗时,心中却满是无奈。他身处南宋,面对外敌入侵、国势衰微,渴望有如诸葛亮般的贤才来挽救社稷。可现实却是,千年之后,再无人能与诸葛亮比肩,令人唏嘘不已。
“千载谁堪伯仲间”,这句诗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诸葛亮虽已逝去千年,但他的精神与事迹却始终不朽。而在这漫长的岁月中,真正能够与他相提并论的人,却寥寥无几。陆游感叹的不仅是历史的无情,更是对现实的失望。他希望有一个像诸葛亮一样的人,能够在乱世中挺身而出,匡扶社稷,然而这样的英雄,似乎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这首诗虽然只有两句,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情感与个人情怀。它不仅是对古代名将的追思,更是对当下时代的反思。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是否还能找到那种为了理想而奋斗、为了国家而奉献的精神?或许,我们更需要重新审视那些曾经激励过无数人的历史人物,从他们的故事中汲取力量。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不仅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呼唤,一种对理想的坚持,对责任的担当。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份忠诚、那份执着、那份担当,始终是我们心中最珍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