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种树郭橐驼传》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写的一篇寓言性散文,借“郭橐驼”之口,讲述种树之道,实则揭示为政之道。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具有极高的文学与思想价值。
一、文章总结
《种树郭橐驼传》通过郭橐驼的种树经验,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道理,并借此批评当时官吏扰民、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文章以事喻理,借种树之道,谈治国之道,体现了作者对民生的关注和对统治者失职的批判。
二、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
原文 | 翻译 |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 郭橐驼,不知道他原来的姓名。 |
有问之,曰:“吾姓郭,世为长安人。” | 有人问他,他说:“我姓郭,世代是长安人。” |
或曰:“且若是,何以得养?” | 有人说:“既然这样,怎么能养活自己呢?” |
曰:“然!吾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 回答说:“是的!我的职业是种树,凡是长安城里那些喜欢观赏游玩和卖水果的人,都争着请我去养树。” |
甚者,其土俗,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 更严重的是,当地的风俗喜欢频繁地发布命令,好像很关心百姓,结果却带来灾祸。 |
今吾虽老,未堕其业。 | 现在我虽然年老了,但还没有荒废我的技艺。 |
吾闻善医者,不自用药,而以病者之言为药;善治者,不自立法,而以民之言为法。 | 我听说善于治病的人,不自己开药方,而是根据病人的说法来治疗;善于治理的人,不自己制定法令,而是根据百姓的意见来施政。 |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 所以我只是不阻碍它生长罢了,并不是有什么能力让它早早结果、多结果。 |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 顺应树木的天性,使其本性得以发展罢了。 |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 在栽种的时候像对待孩子一样细心,在放置的时候又像丢弃一样不管,那么它的天性就得到了保全。 |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 所以我只是不阻碍它生长罢了,并不是有什么能力让它早早结果、多结果。 |
若吾术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已矣。 | 如果我的方法,只是顺应树木的天性,使其本性得以发展,这就够了。 |
他植者则不然。 | 其他种树的人不是这样。 |
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 根系蜷曲,土壤更换,培土时不是过多就是不足。 |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 | 如果有人能够反过来这样做,那又过于溺爱,过于操心。 |
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望。 | 早上看看,晚上摸摸,刚离开又回头张望。 |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 虽然说是爱护它,实际上是在伤害它;虽然说是担忧它,实际上是在仇视它。 |
故不我若也。 | 所以他们不如我。 |
吾又何能为哉? | 我又能做什么呢? |
三、总结
《种树郭橐驼传》不仅是一篇关于种树的经验总结,更是一篇深刻的治国寓言。作者通过郭橐驼的种树之道,指出“顺其自然、因势利导”的重要性,反对过度干预与形式主义。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做事要尊重客观规律,避免主观臆断和盲目干预。
以上就是【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