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一、
《寄扬州韩绰判官》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通过描绘扬州的春夜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韩绰的思念之情。诗中以“二十四桥明月夜”为点睛之笔,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杜牧抒情诗中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二、原文及解析表格
诗句 | 解析 |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 开篇描绘了江南山水的远景,青山隐约、江水悠长,时值深秋,但草木依然未凋零,展现出江南特有的温润与生机。 |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 这两句是全诗的高潮,借景抒情,写出了诗人对友人韩绰的思念。二十四桥是扬州名胜,明月之夜更显空灵,而“玉人”则暗指韩绰,诗人不禁问他在何处吹箫,表达了对友人的牵挂。 |
三、作者简介(简要)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他的诗歌风格清新俊逸,善于描写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在晚唐诗坛具有重要地位。
四、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中将自然景色与情感融为一体,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 含蓄委婉:不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景物描写来传达思念之情,增强了诗意的层次感。
- 语言凝练:全诗仅28字,却意蕴丰富,体现了杜牧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五、结语
《寄扬州韩绰判官》不仅是一首优美的写景诗,更是一首深情的思友之作。它以简练的语言、深远的意境,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无论是对古诗词爱好者,还是对唐代文化感兴趣的人士,这首诗都值得细细品味。
以上就是【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