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荒本草是什么时期】《救荒本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植物学与救荒医学著作,成书于明代初期。该书由宋濂(1310—1381)主持编纂,实际编者为刘仲彬等人。书中详细记载了多种可食用的野生植物,旨在帮助百姓在饥荒时期寻找食物来源,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历史意义。
一、总结
《救荒本草》是一部以植物资源为主要内容的古代农学与医药学著作,成书于明朝初年,具体时间大约在1370年前后。其内容主要围绕可食用植物展开,不仅介绍了植物的形态、生长环境、食用方法,还涉及药用价值。该书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植物学和救荒史的重要文献。
二、《救荒本草》简要信息表
项目 | 内容说明 |
书名 | 救荒本草 |
成书时期 | 明代初期(约1370年前后) |
主编 | 宋濂(实际编者为刘仲彬等) |
作者 | 刘仲彬等(据传为宋濂主持编纂) |
内容主题 | 可食用野生植物及其用途,兼具农业与医药价值 |
编写目的 | 帮助百姓在饥荒时期识别可食植物,缓解粮食短缺 |
历史地位 | 中国早期系统记录野生植物的著作之一,对后世植物学发展有重要影响 |
现存版本 | 多为明清刻本,部分内容散见于其他古籍中 |
三、延伸说明
《救荒本草》的编写背景与明初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明初社会动荡,自然灾害频发,粮食供应紧张,因此政府重视农业生产和民间自救。《救荒本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官方推动“救荒”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
该书共分十卷,收录了414种植物,每种植物均配有插图,并附有简要的文字说明。其内容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认知水平,也体现了古人对生存智慧的积累。
此外,《救荒本草》在后世被多次重印和引用,尤其是在清代,一些学者对其进行了整理和注释,进一步扩大了其影响力。
综上所述,《救荒本草》成书于明代初期,是一部集植物学、农业和医药知识于一体的实用性著作,对于了解古代中国的自然认知和灾荒应对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就是【救荒本草是什么时期】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