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君入瓮原文】“请君入瓮”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出自《资治通鉴·唐纪》,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故事。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用对方的方法来对付对方,或者让对方陷入自己设下的圈套中。
一、故事背景与出处
该成语最早见于《资治通鉴·唐纪》卷二百三,记载的是唐朝时期,酷吏周兴与来俊臣之间的故事。当时,来俊臣负责审理案件,而周兴是另一位有名的酷吏。来俊臣想让周兴供出罪行,于是用了一个巧妙的办法,最终让周兴自己承认了罪行。
二、原文内容(节选)
> “初,来俊臣请召周兴,与之同坐,问曰:‘囚多不承,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火四周炙之,令囚居其中,何有不承?’俊臣曰:‘今有狱囚,不承,欲试之,可得否?’兴曰:‘可。’遂命取大瓮,炽炭如所言,乃谓兴曰:‘有诏,君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三、故事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请君入瓮 |
出处 | 《资治通鉴·唐纪》 |
故事人物 | 来俊臣、周兴 |
故事背景 | 唐朝时期,酷吏之间的较量 |
故事梗概 | 来俊臣用周兴自己提出的刑讯方法逼迫他认罪 |
成语含义 | 用对方的方法对付对方;让对方陷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形容反将一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策略 |
四、成语解析
“请君入瓮”字面意思是“请您进入大瓮”,但在实际使用中,它已经不再局限于字面意思,而是成为一种智慧和策略的象征。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代司法中的权谋手段,也反映了人性中的机智与对抗。
在现代语境中,“请君入瓮”常被用来形容在谈判、辩论或竞争中,利用对方的逻辑或方法来反制对方,使其陷入被动。
五、相关拓展
相关成语 | 含义 |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用对方的方法对付对方 |
反戈一击 | 转向攻击原来的一方 |
自投罗网 | 自己主动进入陷阱 |
六、结语
“请君入瓮”不仅是一个生动的历史典故,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或利益冲突时,有时需要运用策略和智慧,而不是一味地硬碰硬。通过了解和运用这类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并将其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
以上就是【请君入瓮原文】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