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贾谊于长沙的屈是什么意思】在古文阅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词语含义较为隐晦,需要结合上下文和历史背景来理解。例如“屈贾谊于长沙”这一句,其中的“屈”字就容易引起误解。本文将从字义、语境和历史背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帮助读者准确理解“屈”在此处的含义。
一、
“屈贾谊于长沙”的出处可追溯至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句子:“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这句话的意思是:贾谊被贬到长沙,并不是因为没有圣明的君主;梁鸿被流放到海边,也不是因为缺乏贤明的时代。
其中,“屈”字在这里的含义并非“弯曲”或“屈服”,而是指“使……受委屈”或“使……屈居”。即“使贾谊受委屈地贬到长沙”。
从语义上看,“屈”在这里是一个动词,表示一种被动的、不公正的安排,带有贬谪、压制的意味。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用法 | 解释 |
屈 | 动词 | 表示“使……受委屈”或“使……屈居” | 在“屈贾谊于长沙”中,意为“使贾谊被贬到长沙” |
贾谊 | 人名 | 指汉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 因直言进谏被贬至长沙 |
长沙 | 地名 | 古代长沙郡 | 贾谊被贬之地,象征被边缘化 |
出处 | 《滕王阁序》 | 王勃所作 | 表达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 |
三、深入分析
1. 字义解析
“屈”在古汉语中有多种含义,如“弯曲”、“屈服”、“委屈”等。但在该句中,“屈”作为动词使用,意为“使……受委屈”或“使……屈居”,与“贬谪”、“放逐”相近。
2. 语境分析
该句出现在《滕王阁序》中,作者通过引用历史人物的命运,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感。贾谊因忠诚直言而遭贬,梁鸿因避祸而迁徙,都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不公对待。
3. 历史背景
贾谊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曾因建议改革制度而遭到权贵排挤,最终被贬至长沙。他虽有才学,却未能得到重用,因此“屈贾谊于长沙”成为后世感叹人才被埋没的典故。
四、结语
“屈贾谊于长沙”的“屈”字,其核心含义是“使……受委屈”或“使……屈居”。它不仅体现了贾谊个人的命运,也反映了古代士人常面临的不公与压抑。理解这一字义,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把握古文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
如需进一步探讨其他古文词汇或句子,欢迎继续提问。
以上就是【屈贾谊于长沙的屈是什么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