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待售资产初始计量如何处理】在会计实务中,企业可能会将某些资产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这类资产通常是指企业计划在短期内出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的相关规定,持有待售资产的初始计量有其特定的处理方式。
一、持有待售资产的定义
持有待售资产是指企业已经决定出售,并且预计在一年内完成出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这类资产在会计上需单独列示,并按照公允价值减去出售费用后的净额进行计量。
二、初始计量的原则
1. 以公允价值减去出售费用后的金额计量
持有待售资产应按照其公允价值减去出售费用后的金额进行初始计量。如果该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则应计提减值准备。
2. 不考虑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在计算持有待售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时,不应采用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方法,而是直接使用公允价值减去出售费用后的金额。
3. 资产减值的确认
如果持有待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出售费用后的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应当确认资产减值损失。
三、初始计量的步骤
步骤 | 内容说明 |
1 | 确认资产是否符合“持有待售”的条件 |
2 | 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 |
3 | 估计出售费用(如中介费、税费等) |
4 | 计算公允价值减去出售费用后的净额 |
5 | 对比该净额与资产账面价值,确定是否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
6 | 根据结果调整资产账面价值,并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示 |
四、相关会计处理举例
假设某公司有一项固定资产,原值为100万元,累计折旧为20万元,账面价值为80万元。公司决定将其出售,经评估,公允价值为70万元,预计出售费用为5万元。
则:
- 公允价值减去出售费用 = 70 - 5 = 65万元
- 账面价值为80万元
- 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 80 - 65 = 15万元
因此,该资产应按65万元入账,并计提15万元的资产减值损失。
五、总结
持有待售资产的初始计量应以公允价值减去出售费用后的金额为准,若低于账面价值,需计提减值准备。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应严格遵循相关会计准则,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关键点 | 处理方式 |
初始计量依据 | 公允价值减去出售费用后的净额 |
减值判断标准 | 若净额低于账面价值,计提减值 |
报表列示 | 单独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 |
不适用方法 | 不采用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法 |
通过规范的初始计量,企业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持有待售资产的价值,提升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以上就是【持有待售资产初始计量如何处理】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