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上片全诗】《大江东去》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出自其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此词气势磅礴,意境深远,被誉为千古绝唱。其中“大江东去”作为开篇之句,奠定了整首词豪迈奔放的基调。
一、原文内容
上片原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二、
这首词以长江东流为背景,描绘了历史长河中英雄人物的风采。通过自然景象的壮阔与历史人物的辉煌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英雄的敬仰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 “大江东去”:象征时间流逝,历史变迁。
-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说明历史虽久远,但英雄人物仍被铭记。
-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点明地点与历史事件,引出赤壁之战。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写赤壁江景的壮观,增强画面感。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感叹自然美景与历史英雄的结合。
三、表格对比分析
句子 | 含义 | 意象/情感 | 作用 |
大江东去 | 长江奔流不息,象征时间与历史 | 壮阔、永恒 | 引出全词主题 |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历史中的英雄人物终将被时间带走 | 悲凉、感慨 | 表达对历史的思考 |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提及赤壁之战,点明地点 | 历史、战争 | 增强现实感与历史感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描写江水激荡、岩石耸立的壮丽景象 | 奔腾、激烈 | 增强画面感与气势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赞叹自然美景与英雄辈出的时代 | 羡慕、感慨 | 总结上片,引出下文 |
四、总结
《大江东去》上片以雄浑的语言描绘了赤壁江景与历史风云,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有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它不仅展现了苏轼的豪放风格,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整段文字气势恢宏,语言凝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以上就是【大江东去上片全诗】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