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巢之下无完卵原文是什么】“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是一句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常用来比喻在整体毁灭的情况下,个体也难以保全。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大难临头,人人自危”的道理。
一、原文出处与背景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世说新语·言语》 |
原文 |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
作者 | 刘义庆(南朝宋) |
意思 | 比喻整体毁灭后,个体也无法幸免。 |
二、典故来源
据《世说新语·言语》记载,东晋时期,名士孔融被曹操所杀,他的儿子孔晏当时年幼,有人对他说:“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意思是:鸟巢都被倾覆了,哪里还有完整的小鸟呢?
这句话后来成为流传千古的成语,广泛用于形容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个人或小团体很难独善其身。
三、引申意义与用法
用法 | 解释 |
比喻灾难来临 | 如国家灭亡、公司破产等情况下,个人往往无法幸免。 |
强调集体命运 | 说明个体的命运与整体息息相关。 |
常用于文学或演讲 | 表达对现实的无奈或对未来的警示。 |
四、现代应用举例
场景 | 应用例子 |
商业领域 | 公司倒闭后,员工失业;“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
政治环境 | 政权更迭时,旧官员往往遭到清算。 |
文学作品 | 作家描写乱世中百姓的苦难,常用此句增强感染力。 |
五、总结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不仅是一句古语,更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重大变局时,个体往往无法独立于整体之外。无论是历史事件还是现实生活,这句话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警示作用。
结语:
这句话虽然简短,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智慧。了解它的出处和含义,有助于我们在阅读、写作或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经典表达。
以上就是【覆巢之下无完卵原文是什么】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