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辄得咎的意思动辄得咎的解释动辄得咎接龙】“动辄得咎”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言行上稍有不慎,就会招致责备或惩罚的情况。下面将从含义、解释以及接龙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
“动辄得咎”出自《左传》,原意是“一有所举动,就犯下罪过”。现在多用来形容人在做事时稍有失误,就会被指责或受到惩罚,强调的是行为与后果之间的敏感关系。这种状态往往让人感到压力大、谨小慎微。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用于描述职场、家庭或社会中因轻微过失而遭受严厉批评的现象。它也反映出一种对行为高度敏感的社会环境,容易让人产生心理负担。
此外,“动辄得咎”还可以作为成语接龙的起点,后续可以接多个词语,如“咎由自取”、“取长补短”等,形成有趣的语言游戏。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动辄得咎 |
出处 | 《左传》 |
字面意思 | 一有行动就招致责罚 |
现代引申义 | 行为稍有失误即遭责备或惩罚 |
使用场景 | 职场、家庭、社会中因小过失被批评 |
心理影响 | 增加压力、使人变得谨慎甚至畏缩 |
接龙示例 | 动辄得咎 → 咎由自取 → 取长补短 → 短兵相接 → 接二连三 → 三三两两 |
成语类型 | 贬义词 |
用法结构 | 主谓结构,常作谓语或定语 |
三、结语
“动辄得咎”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生活状态的写照。它提醒我们在行事时要更加谨慎,同时也反映出某些环境中对个人行为的高度敏感。了解其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心理。
以上就是【动辄得咎的意思动辄得咎的解释动辄得咎接龙】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