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首的意思解释】“顿首”是一个古代汉语中的礼仪用语,常用于书信、奏章或正式场合中,表示对对方的尊敬与礼节。它不仅是一种动作,更是一种文化表达方式,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礼仪的重视。
一、
“顿首”原意是“叩头”,即行礼时低头至地,额头触地,是一种极为恭敬的礼节。在古代,这种礼仪多用于下级对上级、臣子对君主、晚辈对长辈等场合,表示极度的尊重和谦卑。在现代汉语中,“顿首”已较少使用,但在一些正式或文言文中仍可见其身影。
此外,“顿首”也常出现在古代书信的结尾,如“顿首再拜”、“顿首敬上”等,表示写信人对收信人的敬意。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顿首 |
拼音 | dùn shǒu |
基本含义 | 叩头,一种极为恭敬的礼仪动作 |
使用场合 | 古代书信、奏章、正式礼仪中 |
表达对象 | 上级、君主、长辈、尊者 |
文化背景 | 体现古代礼仪制度,强调等级与尊重 |
现代用法 | 少见,多用于文言文或正式场合 |
常见搭配 | 顿首再拜、顿首敬上、顿首奉书等 |
同义词 | 敬拜、叩首、稽首(程度更深) |
反义词 | 轻慢、不敬、无视 |
三、结语
“顿首”作为古代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虽然在现代社会中已逐渐淡化,但它仍是了解古代文化与礼仪的重要窗口。在阅读古籍或研究传统文化时,理解“顿首”的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文本的语气与情感。
以上就是【顿首的意思解释】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