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营业点名词解释】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成本与收益的关系是决定企业是否继续运营的重要因素。当企业的收入无法覆盖其变动成本时,企业将面临亏损,此时是否继续营业成为关键问题。这一临界点被称为“停止营业点”。以下是对该概念的总结与分析。
一、停止营业点定义
停止营业点(Shut-down Point)是指企业在短期内,当产品或服务的销售价格低于其平均变动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 AVC)时,继续生产将导致更大的损失。此时,企业应考虑停止生产或营业,以减少进一步的经济损失。
> 注意:停止营业点仅适用于短期决策,不考虑固定成本的回收。
二、停止营业点的关键要素
要素 | 说明 |
平均变动成本(AVC) | 每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如原材料、直接人工等 |
销售价格(P) | 单位产品的售价 |
停止营业条件 | 当 P < AVC 时,企业应停止营业 |
固定成本 | 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如租金、设备折旧等 |
三、停止营业点的意义
1. 避免更大亏损
在价格低于变动成本的情况下继续生产,会导致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就增加一次亏损。
2. 资源重新配置
企业可以将资源转移到其他更有盈利潜力的业务中。
3. 短期决策依据
停止营业点是企业在短期内是否继续生产的参考标准,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
四、实际应用举例
假设某工厂生产一件商品,变动成本为50元,固定成本为1000元。如果当前市场价格为40元:
- 每件产品亏损10元(40 - 50 = -10)
- 若继续生产,每多生产一件,亏损增加10元
- 此时应选择停止营业,以避免进一步亏损
五、总结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停止营业点是企业在短期内,当价格低于平均变动成本时,应停止生产的临界点 |
判断标准 | P < AVC → 停止营业;P ≥ AVC → 可继续生产 |
适用范围 | 短期决策,不考虑固定成本 |
目的 | 减少亏损,优化资源配置 |
通过了解和运用“停止营业点”这一概念,企业可以在面对市场波动时做出更合理的经营决策,从而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以上就是【停止营业点名词解释】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