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精选范文 >

近则不逊远则怨的典故

2025-09-13 21:26:20

问题描述:

近则不逊远则怨的典故,急!求解答,求别让我白等!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3 21:26:20

近则不逊远则怨的典故】“近则不逊远则怨”出自《论语·阳货》篇,原文为:“子曰:‘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后人引申为“近则不逊,远则怨”,意指对亲近的人不够谦逊,反而容易引起对方的不满与怨恨;而对疏远的人却过于苛责,也会招致他们的不满和怨言。

这句话强调的是为人处世应当有分寸、讲礼仪,尤其在对待不同关系的人时,要懂得尊重与适度。孔子提倡的是“中庸之道”,即在人际关系中保持平衡,既不过于亲昵,也不过于疏离。

典故总结

项目 内容
出处 《论语·阳货》
原文 “近则不逊,远则怨”(引申)
含义 对亲近的人不够谦逊,易引发不满;对疏远的人苛责,也易招致怨恨。
主旨 强调人际交往中的分寸与礼仪,提倡中庸之道。
孔子观点 重视礼节与人情,反对轻浮、傲慢的态度。

深层理解

“近则不逊远则怨”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提醒,更是对社会关系的一种深刻洞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与某人关系亲密,而忽略了应有的尊重与礼貌,导致对方产生反感;相反,对不太熟悉的人却表现出过度的严厉或冷漠,也会让人感到被忽视或不被尊重。

这种现象在职场、家庭、朋友之间都屡见不鲜。因此,“近则不逊远则怨”不仅是一种道德警示,更是一种处世智慧。

应用建议

场景 建议
家庭关系 对家人应保持尊重与耐心,避免因亲密而失礼。
职场沟通 对同事应平等相待,避免因关系近而态度随意。
社交场合 对陌生人应保持基本礼貌,避免因距离远而冷漠。

总之,“近则不逊远则怨”是一句蕴含深厚哲理的古语,提醒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讲究方式与分寸,做到既不失礼,又不失情。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