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之夭夭的意思是什么】“逃之夭夭”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某人因害怕、逃避责任或事情暴露而迅速逃跑的情景。这个成语虽然字面看起来有些诗意,但实际使用中多带有调侃或讽刺的意味。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逃之夭夭 |
拼音 | táo zhī yāo yāo |
出处 | 出自《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原意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后引申为逃跑之意。 |
本义 | 原指桃花盛开,后来演变为形容逃跑的景象。 |
引申义 | 形容某人因害怕、逃避或事情败露而迅速逃离现场。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口语或轻松场合,带有幽默或讽刺意味。 |
近义词 | 逃跑、开溜、溜之大吉 |
反义词 | 坚守、面对、迎难而上 |
二、详细解释
“逃之夭夭”最早出自《诗经》,原句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意思是桃花盛开,花儿鲜艳美丽。后来,人们将“夭夭”引申为“快速地、慌乱地”,于是“逃之夭夭”逐渐演变成一个带有戏谑意味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遇到危险、尴尬或不想面对的事情时,仓皇逃跑的样子。
在现代汉语中,“逃之夭夭”常被用作一种调侃的表达方式,比如朋友之间开玩笑说:“他一看情况不对,立马逃之夭夭。”这种用法更贴近生活,也更容易让人会心一笑。
三、使用注意事项
1. 语气轻松:该成语不适合用于正式或严肃的场合,多用于日常交流或文学作品中。
2. 避免误解:虽然“夭夭”字面有“美丽”的意思,但在成语中已不再保留原意,需注意不要误解为“美丽地逃跑”。
3. 适用对象:通常用于描述人的行为,不适用于动物或其他非人类主体。
四、例句参考
- 他一听到老师来了,立刻逃之夭夭。
- 那个小偷看到警察来了,赶紧逃之夭夭。
- 看到老板走进来,他马上逃之夭夭,连包都没拿。
五、结语
“逃之夭夭”虽然是一个源自古诗的成语,但经过演变后,已经成为一个通俗易懂、富有画面感的表达方式。它不仅保留了古典文化的韵味,也融入了现代生活的幽默感,是中文语言中一个极具特色的词汇。
以上就是【逃之夭夭的意思是什么】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