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张篇原文及翻译】《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内容涵盖伦理、政治、教育等多个方面。其中“子张篇”是《论语》中的一篇,主要记载了子张与孔子及其他弟子之间的对话和思想交流。本篇内容丰富,体现了儒家对君子修养、学习态度以及处世之道的深刻见解。
以下是对《论语·子张篇》的原文与翻译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便于理解与查阅。
一、原文与翻译总结
章节 | 原文 | 翻译 |
1 |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 子张说:“士人在遇到危险时能献出生命,在获得利益时能想到道义;祭祀时想着恭敬,丧事时想着悲哀,这样就可以了。” |
2 |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 子张说:“如果一个人坚守道德不够坚定,信仰道理不够专一,怎么能说是有呢?又怎么能说是没有呢?” |
3 |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 | 子张问:“士人怎样才能称为通达呢?”孔子说:“你说的‘达’是什么意思?” |
4 | 子张曰:“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 子张说:“君子尊重贤能的人,容纳众人,称赞善良的人,怜悯无能的人。” |
5 | 子张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 子张说:“即使是小技艺,也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如果追求远方,可能会陷入困境,所以君子不这样做。” |
6 | 子张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 子张说:“学习好像赶不上一样,还怕失去它。” |
7 | 子张曰:“吾闻诸夫子:‘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子张说:“我听老师说过:‘有志的士人和仁德的人,不会为了保全性命而损害仁德,宁愿牺牲生命来成就仁德。’” |
8 | 子张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 子张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用礼仪来约束自己,就可以不至于偏离正道了。” |
二、
《论语·子张篇》主要围绕“士”的修养、学习态度、道德标准等方面展开。子张作为孔子的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强调了以下几个核心观点:
1. 重德轻利:在面对利益时应以义为先,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2. 持之以恒:学习要勤奋不懈,始终保持进取心。
3. 宽容待人:君子应尊重贤能,包容他人,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
4. 慎终追远:对待祭祀与丧事要怀有敬畏与哀思,体现对生命的尊重。
5. 修身齐家:通过学习与礼仪规范自己的行为,达到内外一致。
这些思想不仅在古代具有指导意义,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尤其在个人修养与社会交往中,仍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实践。
结语
《论语·子张篇》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深刻,语言简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通过对其原文与翻译的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精神,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关于做人、做事、治学等方面的宝贵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