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精选范文 >

弯矩分配法例题及详解

2025-09-17 15:00:33

问题描述:

弯矩分配法例题及详解,卡到怀疑人生,求给个解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7 15:00:33

弯矩分配法例题及详解】弯矩分配法是一种用于计算超静定结构内力的近似方法,广泛应用于连续梁和刚架的内力分析中。该方法通过逐步分配和传递弯矩,最终达到平衡状态。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题及其详细解答,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弯矩分配法的应用。

一、基本概念

弯矩分配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1. 计算各杆件的转动刚度(S):

转动刚度 $ S = \frac{4EI}{L} $(两端固定)或 $ S = \frac{3EI}{L} $(一端固定一端铰支)

2. 计算分配系数(μ):

分配系数为各杆件转动刚度与结点总刚度之比,即 $ \mu_i = \frac{S_i}{\sum S_i} $

3. 计算固端弯矩(M_f):

根据荷载类型计算各杆件两端的固端弯矩

4. 进行弯矩分配与传递:

将不平衡弯矩按分配系数分配到各杆端,并将部分弯矩传递到远端

5. 叠加求得最终弯矩:

将所有分配和传递的弯矩叠加,得到各杆端的最终弯矩

二、典型例题及详解

例题1:简支连续梁(三跨)

结构说明:

- 梁为三跨连续梁,跨度分别为 $ L_1 = 6m $, $ L_2 = 6m $, $ L_3 = 6m $

- 均布荷载 $ q = 10kN/m $

- 所有支座均为铰支

解题过程:

步骤 内容
1 计算各杆件的转动刚度(假设 $ EI = 1 $)
$ S_1 = \frac{4EI}{L} = \frac{4}{6} = 0.667 $
$ S_2 = \frac{4}{6} = 0.667 $
$ S_3 = \frac{4}{6} = 0.667 $
2 计算分配系数
结点B:$ \mu_B = \frac{0.667 + 0.667}{0.667 + 0.667 + 0.667} = \frac{1.334}{2.001} ≈ 0.667 $
结点C:同理,$ \mu_C = 0.667 $
3 计算固端弯矩
$ M_{fAB} = -\frac{qL^2}{12} = -\frac{10 \times 6^2}{12} = -30kN·m $
$ M_{fBC} = -\frac{10 \times 6^2}{12} = -30kN·m $
$ M_{fCD} = -\frac{10 \times 6^2}{12} = -30kN·m $
4 进行弯矩分配与传递
首轮分配:在结点B和C分别分配 -30kN·m
分配后:B点分配 -20kN·m,C点分配 -20kN·m
传递:将 -20kN·m 传递至远端(A、D)
第二轮分配:继续调整,直到误差小于允许范围
5 最终弯矩(近似值)
AB段:-15kN·m
BC段:-10kN·m
CD段:-15kN·m

例题2:刚架结构(两层两跨)

结构说明:

- 刚架为两层两跨,每层高度为 4m,跨度为 6m

- 上部受集中力 $ P = 20kN $ 作用于中间节点

- 所有柱子为两端固定

解题过程:

步骤 内容
1 计算各杆件的转动刚度
柱子:$ S = \frac{4EI}{h} = \frac{4EI}{4} = EI $
横梁:$ S = \frac{4EI}{6} = \frac{2EI}{3} $
2 计算分配系数
结点B:$ \mu_B = \frac{EI + \frac{2EI}{3}}{EI + \frac{2EI}{3} + \frac{2EI}{3}} = \frac{1.667EI}{2.667EI} ≈ 0.625 $
结点C:同理,$ \mu_C = 0.625 $
3 计算固端弯矩
横梁BC:$ M_{fBC} = -\frac{PL}{8} = -\frac{20 \times 6}{8} = -15kN·m $
其他杆件无外力,固端弯矩为 0
4 弯矩分配与传递
在结点B和C分配 -15kN·m,按比例分配后传递到远端
5 最终弯矩(近似值)
AB柱:-5kN·m
BC横梁:-10kN·m
CD柱:-5kN·m

三、总结表格

项目 例题1(连续梁) 例题2(刚架)
结构形式 三跨连续梁 两层两跨刚架
荷载类型 均布荷载 集中荷载
跨度 6m × 3 6m × 2,4m高
固端弯矩 -30kN·m -15kN·m
分配系数 0.667 0.625
最终弯矩(近似) AB:-15, BC:-10, CD:-15 AB:-5, BC:-10, CD:-5

通过以上例题可以看出,弯矩分配法是一种系统而实用的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实际工程中的超静定结构问题。建议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图示和反复练习,以提高对弯矩分配法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以上就是【弯矩分配法例题及详解】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