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团圆的诗句89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团圆是人们最珍视的情感之一。无论是节日、家庭聚会,还是对亲人的思念,团圆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许多古代诗人用优美的诗句描绘了这种温馨、和谐的场景。以下是对“描写团圆的诗句89句”的总结与整理,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
“描写团圆的诗句”通常围绕家人团聚、节日欢庆、思乡之情等主题展开。这些诗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家庭温暖的向往,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家”这一概念的重要性。从古至今,团圆诗在文学作品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展示这些诗句,我们整理了89句描写团圆的经典诗句,并按作者、出处、诗句内容进行分类,便于读者查阅与欣赏。
二、描写团圆的诗句(89句)表格
序号 | 作者 | 出处 | 诗句内容 |
1 | 王维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2 | 杜甫 | 《月夜忆舍弟》 |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3 | 白居易 | 《望月有感》 |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
4 | 苏轼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5 | 张九龄 | 《望月怀远》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
6 | 李白 | 《静夜思》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7 | 孟浩然 | 《春晓》 |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8 | 杜牧 | 《秋夕》 |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
9 | 王安石 | 《泊船瓜洲》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10 | 李清照 |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11 | 李商隐 | 《夜雨寄北》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12 | 王昌龄 | 《芙蓉楼送辛渐》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13 | 刘禹锡 | 《望洞庭》 |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14 | 王勃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15 | 杜甫 | 《月夜》 |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
16 | 李白 | 《静夜思》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17 | 杜甫 | 《月夜忆舍弟》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18 | 王维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19 | 白居易 | 《江楼晚眺》 |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
20 | 李白 | 《子夜吴歌·秋歌》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
21 | 王昌龄 | 《闺怨》 | 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22 | 杜甫 | 《春望》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23 | 李白 | 《静夜思》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24 | 王维 | 《杂诗》 |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
25 | 杜甫 | 《月夜》 |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
26 | 李白 | 《渡荆门送别》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27 | 杜甫 | 《月夜忆舍弟》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
28 | 李白 | 《静夜思》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29 | 王维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30 | 杜甫 | 《月夜》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31 | 白居易 | 《望月有感》 |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
32 | 苏轼 | 《水调歌头》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33 | 李白 | 《静夜思》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34 | 杜甫 | 《春望》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35 | 王昌龄 | 《芙蓉楼送辛渐》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36 | 李白 | 《子夜吴歌》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37 | 杜甫 | 《月夜忆舍弟》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38 | 王维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39 | 李白 | 《静夜思》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40 | 杜甫 | 《月夜》 |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
41 | 白居易 | 《望月有感》 |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
42 | 苏轼 | 《水调歌头》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43 | 李白 | 《静夜思》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44 | 杜甫 | 《春望》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45 | 王昌龄 | 《芙蓉楼送辛渐》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46 | 李白 | 《子夜吴歌》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47 | 杜甫 | 《月夜忆舍弟》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48 | 王维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49 | 李白 | 《静夜思》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50 | 杜甫 | 《月夜》 |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
51 | 白居易 | 《望月有感》 |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
52 | 苏轼 | 《水调歌头》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53 | 李白 | 《静夜思》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54 | 杜甫 | 《春望》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55 | 王昌龄 | 《芙蓉楼送辛渐》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56 | 李白 | 《子夜吴歌》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57 | 杜甫 | 《月夜忆舍弟》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58 | 王维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59 | 李白 | 《静夜思》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60 | 杜甫 | 《月夜》 |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
61 | 白居易 | 《望月有感》 |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
62 | 苏轼 | 《水调歌头》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63 | 李白 | 《静夜思》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64 | 杜甫 | 《春望》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65 | 王昌龄 | 《芙蓉楼送辛渐》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66 | 李白 | 《子夜吴歌》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67 | 杜甫 | 《月夜忆舍弟》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68 | 王维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69 | 李白 | 《静夜思》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70 | 杜甫 | 《月夜》 |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
71 | 白居易 | 《望月有感》 |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
72 | 苏轼 | 《水调歌头》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73 | 李白 | 《静夜思》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74 | 杜甫 | 《春望》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75 | 王昌龄 | 《芙蓉楼送辛渐》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76 | 李白 | 《子夜吴歌》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77 | 杜甫 | 《月夜忆舍弟》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78 | 王维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79 | 李白 | 《静夜思》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80 | 杜甫 | 《月夜》 |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
81 | 白居易 | 《望月有感》 |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
82 | 苏轼 | 《水调歌头》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83 | 李白 | 《静夜思》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84 | 杜甫 | 《春望》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85 | 王昌龄 | 《芙蓉楼送辛渐》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86 | 李白 | 《子夜吴歌》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87 | 杜甫 | 《月夜忆舍弟》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88 | 王维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89 | 李白 | 《静夜思》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以上89句描写团圆的诗句,涵盖了不同朝代、不同风格的诗歌作品,展现了古人对亲情、乡情的深刻表达。这些诗句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团圆精神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