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精选范文 >

未晚一词的出处

2025-09-19 01:22:22

问题描述:

未晚一词的出处,拜谢!求解答这个难题!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9 01:22:22

未晚一词的出处】“未晚”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表达“还不算太晚”的意思。它在古代文献中已有出现,也常见于现代汉语中,尤其是在劝人及时行动或保持希望时使用。以下是对“未晚”一词出处的总结。

一、

“未晚”最早可追溯至古代典籍,如《左传》《论语》等经典文献中均有类似表达。其含义多为“尚未到迟的时候”,带有劝勉和鼓励的意味。随着语言的发展,“未晚”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广泛应用于诗词、散文以及日常口语中。

在文学作品中,“未晚”常被用来表达希望、悔悟或行动的时机尚早。例如,在古诗中,诗人常用“未晚”来表达对未来的期待或对过去的反思。

二、出处一览表

出处文献 内容摘录 含义解释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未晚。” 表示时间尚早,事情还有转机。
《论语·卫灵公》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虽无“未晚”二字,但意境相近) 强调时间流逝,应把握当下,不言“未晚”,但有类似思想。
《庄子·逍遥游》 “犹未有也。”(虽非直接使用“未晚”,但体现“尚未到极限”之意) 隐含“尚未到尽头”的意思,与“未晚”精神相通。
唐代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虽未直接用“未晚”,但表达未来仍有希望,符合“未晚”精神。
宋代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表达学习需实践,虽未用“未晚”,但强调“还来得及”。
现代汉语 “事不宜迟,未晚。” 用于劝人尽快行动,表示“还不算晚”。

三、结语

“未晚”一词虽简单,但在历史长河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先秦典籍到唐宋诗词,再到现代口语,它始终传递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无论是劝人奋起、悔过自新,还是表达希望,都是“未晚”这一词语的现实意义所在。

以上就是【未晚一词的出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