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精选范文 >

老子道德经名句

2025-09-19 05:31:12

问题描述:

老子道德经名句,跪求大佬救命,卡在这里动不了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9 05:31:12

老子道德经名句】《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相传为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所著。全书共81章,内容深邃,语言简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以下是对《道德经》中一些经典名句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其出处、原文及释义。

一、经典名句总结

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出处:第一章

释义:可以言说的“道”不是永恒的“道”,可以命名的“名”也不是永恒的“名”。这句话强调了“道”的不可言说性和超越性。

2.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出处:第八章

释义: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水具有包容、谦逊、柔顺等特质,象征着一种无为而治的智慧。

3.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出处:第四十五章

释义:最圆满的东西好像有缺陷,但它的作用却不会枯竭。说明事物发展到极致时,往往表现出一种看似不足的状态。

4.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出处:第三十三章

释义: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才是真正的聪明。强调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5.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处:第六十四章

释义:再远的路也是从脚下开始走的。鼓励人们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

6.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出处:第五十八章

释义:灾祸中隐藏着幸福,幸福中也潜伏着灾祸。体现了事物相互转化的辩证思想。

7.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出处:第六十三章

释义: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微之处开始的。强调细节的重要性。

8.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出处:第七章

释义:圣人把自身放在后面,反而能赢得人们的拥戴;把自身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自己。体现了一种谦让与无私的精神。

9.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出处:第七十四章

释义:如果人民不怕死,为什么还要用死来恐吓他们?表达了对暴政的批判。

10. “致虚极,守静笃。”

出处:第十六章

释义:达到极度的虚空,保持极度的宁静。这是修道的一种境界,强调内心的平静与专注。

二、名句汇总表

章节 名句原文 释义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可以言说的“道”不是永恒的“道”,可以命名的“名”也不是永恒的“名”。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最高境界的善行像水一样,滋养万物而不争名利。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最圆满的东西好像有缺陷,但作用却不衰竭。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才是真正的聪明。
第六十四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再远的路也是从脚下开始走的。
第五十八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灾祸中藏着幸福,幸福中也潜伏着灾祸。
第六十三章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微之处开始的。
第七章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圣人把自身放在后面,反而能赢得拥戴;把自身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自己。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如果人民不怕死,为什么还要用死来恐吓他们?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 达到极度的虚空,保持极度的宁静。

通过这些名句可以看出,《道德经》不仅是一部哲学经典,更是一本指导人生实践的智慧之书。它倡导顺应自然、清静无为、谦逊内敛的生活方式,对现代社会仍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以上就是【老子道德经名句】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