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歆王朗的文言文】《华歆王朗的文言文》出自《世说新语·德行》,讲述的是东汉末年华歆与王朗在危难中如何对待他人求助的故事,体现了两人在道德选择上的不同态度。这篇文章虽短,但寓意深刻,常被用来探讨“诚信”与“责任”的重要性。
一、文章
故事发生在战乱时期,有人乘船避难,请求搭船同行。王朗起初同意,后来觉得负担加重,便想让那人下船。而华歆则始终坚定地认为,既然已经答应帮助,就不能中途抛弃。最终,王朗因失信而受到批评,华歆则因守信而被称赞。
这段文字通过对比两人的行为,展现了“言而有信”与“见利忘义”的道德差异。
二、关键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华歆 | 王朗 |
身份 | 东汉名士,后为曹魏重臣 | 东汉官员,后为曹魏大臣 |
事件背景 | 战乱中有人求渡船 | 同样情境下,有人求渡船 |
最初态度 | 同意接纳 | 同意接纳 |
后续变化 | 坚持不弃 | 想要抛弃 |
理由 | 已经答应,不可失信 | 负担加重,不愿继续 |
结果评价 | 受人称赞,体现诚信 | 被人批评,缺乏担当 |
寓意 | 信守承诺,方能立身 | 临事变心,终失人心 |
三、启示与思考
《华歆王朗》虽是一则短小精悍的故事,却蕴含了深刻的做人道理。它提醒我们:
- 言行一致是为人处世的根本;
- 承诺一旦做出,就要承担后果;
- 在面对困难时,坚持原则比一时方便更重要。
华歆与王朗的不同选择,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一个注重道义,一个计较得失。这种对比,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结语
《华歆王朗》不仅是文言文中的经典篇章,更是一面镜子,照出人性中的善与恶。在当今社会,面对诱惑与挑战时,我们更应以华歆为榜样,坚守本心,做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以上就是【华歆王朗的文言文】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