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宋时期,有一位爱国诗人以其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卓越的文学才华闻名于世,他就是陆游。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作品,其中《书愤》是其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个人抱负未能施展的愤懑之情,更深刻地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书愤》原文如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诗人回忆起年轻时的豪情壮志,那时他并不了解世事的艰难,遥望着北方沦陷的中原大地,心中充满了收复失地的豪迈之气。这里的“气如山”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年轻时的雄心壮志。
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具体描写了两次重要的军事行动。一次是在瓜洲渡口,宋军乘楼船抵御金兵;另一次是在大散关,宋军以铁骑迎击敌人。这两句通过对具体战役场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当年战斗岁月的怀念以及对国家安危的关注。
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则抒发了诗人年华老去、壮志未酬的感慨。他曾经自比为保卫边疆的长城,但如今却只能对着镜子感叹自己两鬓斑白,英雄迟暮。这一联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无奈。
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借诸葛亮《出师表》来表达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鞠躬尽瘁的精神深深打动了陆游,他希望后人能够记住这样一位忠臣良将,并以此激励自己继续为国家效力。
综上所述,《书愤》不仅是陆游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那个时代无数仁人志士共同心声的体现。它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忧国忧民思想,同时也激励着后来者继承这种精神,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