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鼠》是《诗经》中的一首经典篇章,属于《鄘风》,内容深刻,语言简练,表达了对无礼、无德之人的痛斥与谴责。以下为原文、翻译及注释:
原文: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翻译:
看那老鼠还有张皮,
做人却没有礼仪。
做人却没有礼仪,
不死还有什么意义?
看那老鼠还有牙齿,
做人却没有节制。
做人却没有节制,
不死还等什么?
看那老鼠还有身躯,
做人却没有礼貌。
做人却没有礼貌,
为什么不赶快去死?
注释:
- 相:观察,看。
- 仪:礼仪,行为规范。
- 止:节制,约束。
- 礼:礼貌,礼节。
- 胡:为什么。
- 遄(chuán):迅速,快速。
这首诗以老鼠为喻,讽刺那些表面上有人形,却缺乏基本道德和礼仪的人。诗人通过对比老鼠和人类的行为,强烈表达了对无德之人的不满和批判。这种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相鼠》作为一首短小精悍的诗篇,在《诗经》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真实写照,也是对人性的一种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以及他们对理想人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