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语文课堂上,我们围绕苏轼的《书戴嵩画牛》展开了深入的教学探讨。这篇文章是苏轼对一幅戴嵩所绘的《斗牛图》发表的看法,表达了他对艺术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独特见解。
首先,我引导学生们阅读原文,理解其大意。苏轼在文中提到:“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这句开篇点明了故事背景,即一位四川的杜处士,他收藏了许多书画作品。接着,文章详细描述了杜处士对《斗牛图》的喜爱,并邀请众多乡人观赏。
当学生们初步了解了文章内容后,我进一步提问:“你们认为苏轼为何要写这篇文章呢?”有的学生回答说是因为苏轼觉得画得不够真实;有的则认为苏轼是在强调观察生活的重要性。这些回答都体现了学生们积极思考的态度。
为了加深理解,我还组织了一次角色扮演活动。让同学们分别扮演苏轼、杜处士以及围观的乡人,通过模拟当时的场景来体会人物的情感和立场。这样的互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抽象的文字变得生动具体起来。
最后,我总结道:“苏轼通过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绘画还是其他任何领域,都不能仅仅依靠想象或理论,而应该尊重事实,注重实践。”这番话引发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正如苏轼所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学习的过程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但更需要自己用心去感悟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