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而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更是承载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感与思绪。在这个昼夜平分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些最经典的十首秋分诗词,感受古人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
《夜书所见》——叶绍翁(宋)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景象,诗人通过听到的风声和看到的灯火,勾起了思乡之情。秋分时节,凉意渐浓,落叶飘零,触动了游子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秋夕》——杜牧(唐)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笔下的秋夜是如此的静谧美好,他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秋夜图。秋分之夜,天高云淡,人们仰望星空,寄托着无尽的情思。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白居易(唐)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居易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以及时光流逝的感慨。秋分时节,月色依旧,但人事已非,让人不禁感叹岁月如梭。
《山行》——杜牧(唐)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的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景图。秋分时节,枫叶经霜变红,比春天的花朵还要鲜艳夺目,展现出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宿建德江》——孟浩然(唐)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的这首诗写出了秋分时节旅途中的一种孤寂之感。傍晚时分,诗人泊船江边,面对广阔的天地,倍感自己的渺小与孤独。
《秋词》——刘禹锡(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一反传统悲秋的主题,认为秋天比春天更有韵味。他用一只飞向云霄的仙鹤,象征着自己不屈的精神和豪迈的情怀。
《登高》——杜甫(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的这首诗写尽了秋分时节的苍凉与壮阔。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自己漂泊异乡、年老多病的悲哀。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的这首小令被誉为“秋思之祖”,短短几句就勾勒出一幅凄凉的秋景图。秋分时节,万物凋零,游子在外漂泊,心中充满了无尽的乡愁。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宋)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的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秋分时节,诗人站在篱门外,感受到凉意袭来,不禁想起沦陷区的百姓,期盼着国家能够早日收复失地。
《中秋月》——苏轼(宋)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的这首诗写在中秋之夜,他感叹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秋分时节,月亮明亮,更增添了这份淡淡的忧伤。
这些经典诗词不仅展现了古人对秋分时节的观察与感悟,也反映了他们对人生、社会的思考。每首诗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在这个秋分时节,不妨静下心来,读一读这些诗词,感受古人留给我们的心灵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