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是明代文学家张岱的一篇经典散文,描绘了作者在大雪初晴时游览西湖的情景。本文将对文章中的部分字词进行注释,并提供全文的现代汉语翻译。
原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注释:
1.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2. 拏(ná):通“拿”,撑(船)。
3. 毳(cuì)衣:细毛皮衣。
4. 更定:指晚上八点左右。
5. 沆砀(hàng dàng):白气弥漫的样子。
翻译: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的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只小船,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观赏雪景。只见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空、云层、远山、湖水浑然一体,全都是一片白色。湖上的影子,只有那长长的堤岸像一条痕迹,湖心亭如同一个小点,而我的小船就像一片草叶,船上的人也仅仅像是两三颗米粒罢了。
这篇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在大自然面前的谦卑与敬畏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