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无处不飞花”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这句诗描绘了春天京城中繁花似锦、柳絮纷飞的景象,充满了诗意与美感。接下来我们将深入解析这首诗的背景、内容及其艺术价值。
原文:
> 寒食
> 韩翃
> 春城无处不飞花,
> 寒食东风御柳斜。
> 日暮汉宫传蜡烛,
> 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句解析:
首句“春城无处不飞花”,以极富画面感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春日盛景。这里的“春城”指的是长安(今西安),唐代的都城,而“无处不飞花”则表现出春天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整句诗充满生机与活力,令人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
次句“寒食东风御柳斜”,点明了节令——寒食节,并描写了春风拂过皇宫中的柳树,柳条随风摇曳的柔美姿态。这里既有自然之美,也暗含对皇家园林的描绘,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第三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转笔写到傍晚时分,宫廷中开始传递蜡烛,象征着节日的气氛逐渐浓厚。这一细节描写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时空结构,也为后文埋下伏笔。
末句“轻烟散入五侯家”,揭示了寒食节期间,皇帝赏赐蜡烛给权贵之家,使得整个京城弥漫在一片轻烟之中。此句表面写景,实则暗含讽刺,表达了对权贵阶层享受特权、生活奢靡的批判。
赏析:
韩翃的《寒食》虽短小精悍,却意境深远,语言凝练,情感含蓄。全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寒食节的风俗与宫廷生活的奢华,同时又不失对现实的反思与批判。
诗中“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尤为经典,不仅因其优美的意象,更因其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成为后世广为传诵的名句。它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隐含着对繁华盛世的感叹。
作者简介:
韩翃(约755年-803年),字君平,唐代诗人,与李端、卢纶等并称“大历十才子”。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景物和抒发情感。《寒食》是其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流传至今。
结语:
“春城无处不飞花”不仅是对春天美景的生动描绘,更是诗人情感与思想的寄托。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唐代社会的风貌,也能体会到诗人对自然、人生以及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韩翃以细腻的笔触,为我们留下了一幅极具画面感与思想深度的春日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