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名称:《好饿的小蛇》
适用年龄:小班(3-4岁)
活动时间:20分钟
一、活动目标:
1. 语言表达:通过故事理解“吃”“肚子”“扭来扭去”等词语,能模仿小蛇的语气进行简单对话。
2. 观察力与想象力:引导幼儿观察图画中食物的变化,激发想象能力。
3. 情感体验:体会小蛇从饥饿到满足的情感变化,培养对故事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 故事绘本《好饿的小蛇》
- 小蛇手偶或图片
- 各种水果、蔬菜的图片或实物
- 轻音乐背景(可选)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3分钟)
教师出示小蛇手偶,用夸张的语气说:“今天有一条特别特别饿的小蛇,它在森林里走来走去,肚子咕咕叫,它想找东西吃。”
提问:“你们有没有饿过?饿的时候会做什么?”鼓励幼儿发言。
2. 讲述故事(8分钟)
教师边展示绘本,边生动地讲述故事内容。
- 小蛇看到苹果,说:“啊呜——”然后肚子变圆了。
- 接着遇到香蕉、葡萄、菠萝……每一种食物都让小蛇发出不同的声音。
- 最后,小蛇吃饱了,慢慢睡着了。
3. 互动游戏(5分钟)
- 模仿小蛇:请幼儿模仿小蛇走路的样子,边走边说:“扭来扭去,扭来扭去。”
- 猜猜我吃了什么:教师出示不同食物的图片,幼儿根据小蛇的反应猜测它吃了什么。
- 小蛇找食物:将食物卡片藏在教室角落,幼儿分组寻找,并说出自己找到的食物。
4. 总结与延伸(4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故事内容,提问:“小蛇吃了哪些东西?它最后怎么了?”
鼓励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分享这个有趣的故事。
四、活动延伸建议:
- 在美工区提供彩色纸、黏土等材料,让幼儿制作“小蛇”和“食物”。
- 在生活区设置“小蛇餐厅”,用玩具餐具进行角色扮演。
- 鼓励幼儿用简单的句子描述自己喜欢的食物。
五、活动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互动游戏,有效激发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兴趣,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加入更多肢体动作和音乐元素,进一步提升课堂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