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怨(middot及打起黄莺儿》翻译赏析)】原文: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一、作品简介
《春怨 · 打起黄莺儿》是唐代诗人金昌绪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一个女子在春日里因黄莺的啼叫而打断梦境的情节,表达了她对远在边疆的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这首诗虽短,却情感真挚,构思巧妙,被誉为唐代闺怨诗中的佳作。
二、诗句翻译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我赶走黄莺,不让它在枝头啼叫。)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它一啼叫就惊醒了我,让我无法梦见远在辽西的夫君。)
三、诗意解析
全诗以“打起黄莺儿”开篇,看似简单,实则暗含深意。黄莺本是春天的象征,鸣声清脆悦耳,但在诗中却被主人公驱赶,原因在于它的叫声“惊妾梦”。这“梦”不是普通的梦,而是与远方丈夫相见的梦。由此可见,诗人借黄莺之口,道出了思妇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不得到辽西”一句,点明了诗中人物的身份——一位远离丈夫、独守空闺的女子。辽西是古代边塞之地,常有战事,丈夫远赴边关,音讯全无,女子只能靠梦境寄托思念。而黄莺的啼叫打破了这份短暂的慰藉,使她再次回到现实的苦闷之中。
四、艺术特色
1. 以小见大:诗人选取“黄莺啼叫”这一日常小事,却借此抒发了深切的离愁别绪,体现了“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
2. 情感真挚:全诗没有华丽辞藻,语言质朴自然,却能打动人心,表现出强烈的感情色彩。
3. 结构紧凑:四句诗层层递进,从动作(打起黄莺)到心理(惊梦),再到结果(不能相见),结构严谨,富有节奏感。
五、总结
《春怨 · 打起黄莺儿》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字,却以极简的语言描绘出一位思妇在春日里的孤独与惆怅。它不仅是一首描写爱情的诗,更是一幅展现古代女性命运的画卷。诗中所蕴含的情感,跨越时空,至今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