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主要人物形象及情节发展。
- 学习并积累文言词语和表达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色彩与艺术魅力。
-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小圣”与“大圣”的形象特点,体会战斗场面的生动描写。
- 难点:把握文章的深层寓意,体会作者在神话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课文录音、教学视频等。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西游记》背景知识,查找“小圣”与“大圣”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展示《西游记》中的经典画面或动画片段,激发学生兴趣。
2. 提问引导:“你们知道孙悟空和二郎神的故事吗?他们之间发生过怎样的较量?”
3. 引出课题《小圣施威降大圣》,简要介绍课文出处及背景。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理解的字词。
2. 教师讲解重点文言词汇,如“行者”、“神将”、“变化”等。
3. 分组讨论:文中“小圣”和“大圣”分别指谁?他们之间的冲突是什么?
(三)精读分析(20分钟)
1. 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课文内容,梳理情节发展。
- 小圣与大圣相遇,展开斗法。
- 两人斗法激烈,各显神通。
- 第三段:最终小圣以智取胜,降服大圣。
2.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动作、语言、心理的句子,分析人物性格。
- 如:“大圣变作鹚老,飞入芦苇丛中。”
- “小圣变作鹰鹯,扑向大圣。”
(四)合作探究(15分钟)
1. 小组讨论:你认为“小圣”为何能战胜“大圣”?是靠武力还是智慧?
2. 角色扮演:请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再现斗法场景。
3. 总结人物形象:
- 大圣:机智勇敢,神通广大,桀骜不驯。
- 小圣:沉着冷静,善于谋略,有勇有谋。
(五)拓展延伸(10分钟)
1. 联系《西游记》其他章节,探讨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及其成长历程。
2. 阅读短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比较两篇课文在人物塑造上的异同。
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续写“大圣被降后的情节”。
(六)课堂小结(5分钟)
1. 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智慧胜于蛮力”的道理。
2.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如何面对困难与挑战?
3. 布置作业:
-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对“小圣施威降大圣”的理解。
- 搜集更多关于孙悟空的神话故事,进行分享。
五、板书设计:
```
小圣施威降大圣
——《西游记》节选
人物形象:
大圣:机智、勇敢、神通广大
小圣:沉稳、智慧、善用谋略
主题思想:
智慧胜于蛮力,谋略高于力量
学习要点:
1. 文言词汇积累
2. 人物形象分析
3. 神话故事的魅力
```
六、教学反思(教师自评)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在时间安排上需进一步优化,部分环节可以更紧凑,确保学生充分参与。今后可结合多媒体资源,增强课堂互动性与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