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内涵,学会从文字中感受历史的沉重与民族的尊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责任感,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 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毁灭的惨痛,体会作者的情感。
- 难点: 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反思国家兴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相关历史背景视频。
-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圆明园的历史资料。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 展示圆明园昔日的图片,提问:“你见过这样的园林吗?它曾经是什么样子?”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园林会被毁灭?
2. 初读感知(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理解的词语。
- 教师讲解关键词如“瑰宝”“精华”“侵略者”等。
- 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 精读品析(20分钟)
- 分段阅读,分析课文结构:
- 介绍圆明园的地位与价值;
- 描写圆明园的建筑与文物;
- 第三段:讲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过程;
- 第四段:表达作者的惋惜与愤怒。
- 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进行赏析,如“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4. 情感升华(10分钟)
- 播放圆明园被毁的历史影像片段,让学生感受历史的悲壮。
- 讨论:如果你是当时的中国人,你会有什么感受?
-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思考如何保护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
5. 总结提升(5分钟)
- 回顾课文主要内容,总结圆明园的历史意义与教训。
- 布置作业: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心中的圆明园》,表达自己的感悟。
五、板书设计:
```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一、导入
—— 圆明园的昔日辉煌
• 世界著名园林
• 珍贵文物与建筑
二、初读感知
—— 文章结构与情感基调
• 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 圈画重点词语
三、精读品析
—— 课文内容分析
• 建筑与文物的描写
• 英法联军的罪行
• 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情感升华
—— 历史反思与责任意识
• 观看历史影像
• 联系现实,思考保护文化的重要性
五、总结提升
—— 回顾课文,深化理解
• 写作练习:《我心中的圆明园》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图文结合、情境创设、情感共鸣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感。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关注更多历史文化题材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