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实务》冲刺考点:暂时性差异】在中级会计实务的考试中,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以及递延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是高频考点,尤其是“暂时性差异”这一部分内容,不仅理论性强,而且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掌握好这部分内容,对于顺利通过考试具有重要意义。
一、什么是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是指企业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这种差额会在未来期间转回,从而影响未来的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金额。根据其对未来应税利润或可抵扣亏损的影响,暂时性差异可以分为两类:
1.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2.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导致在未来期间将产生应税金额的差额。例如:
- 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计税基础(如因折旧方法不同);
-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上升,但税务上尚未确认收益。
这类差异会导致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增加,因此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三、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导致在未来期间将产生可抵扣金额的差额。例如:
- 预提费用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使得资产账面价值低于计税基础。
这类差异会导致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减少,因此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四、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原则
企业在确认递延所得税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一般原则:对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对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2. 特殊情形:如果企业预计未来期间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则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3. 合并报表中的处理: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应考虑集团内部交易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并合理确认递延所得税。
五、常见题型与解题思路
在考试中,关于暂时性差异的题目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 计算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
- 判断属于哪种类型的暂时性差异;
- 确定是否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
- 根据暂时性差异计算递延所得税的金额。
解题时要注意结合具体业务背景,理解各项会计政策对计税基础的影响,避免机械套用公式。
六、备考建议
1. 理解概念:掌握暂时性差异的基本定义、分类及影响;
2. 熟悉例题:通过典型例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 注重计算:熟练掌握递延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4. 关注变化:留意教材更新和新会计准则的变化。
总结:
暂时性差异是中级会计实务考试中的重点内容,也是理解递延所得税的基础。考生应在复习过程中注重概念理解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综合分析能力,为顺利通过考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