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作者对祖父和园子的情感。
- 学习文中描写景物和人物的写作方法,体会语言的生动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赏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对亲情的珍视。
-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热爱自然、热爱家庭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理解作者通过对园子的描写所表达的情感,学习细腻的描写手法。
- 难点:
领会文中“我”与祖父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课文PPT、相关图片、音乐素材(如轻柔的背景音乐)。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作者萧红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轻柔的自然声音(如鸟鸣、风声等),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个充满生机的地方。
提问:你心中有没有一个特别的地方?那里有什么?你最喜欢做什么?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个孩子的童年世界——《祖父的园子》,看看那个园子里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 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 “我”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 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2.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归纳主要
- 园子里有蝴蝶、蚂蚱、蜻蜓、黄瓜、倭瓜等植物和昆虫;
- “我”在园子里玩耍、种菜、捉虫,和祖父一起劳作;
- 祖父慈祥、幽默、宽容,是“我”童年的陪伴者。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15分钟)
1. 分段朗读课文,重点分析以下
-
“花园里边,蜜蜂嗡嗡地飞着,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园子的热爱,体会写景的细致与生动。
-
“祖父戴着草帽,我在旁边,跟着他跑来跑去。”
体会“我”与祖父之间的亲密关系,感受童趣。
- 第三段:
“我玩累了,就在草地上躺着,看云彩走。”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2. 小组讨论:
- 为什么“我”觉得园子是“我的乐园”?
-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祖父对“我”的关爱?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10分钟)
1. 播放一段关于童年回忆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经历。
2. 提问:
- 你有没有一个像“祖父的园子”一样的地方?
- 在那个地方,你最难忘的是什么?
3. 学生分享后,教师总结:
- 园子不仅是自然的乐园,更是心灵的归宿。
- 祖父的爱让“我”拥有了一个快乐的童年。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的乐园》,描述你心中最喜爱的一个地方,并写出你在那里的感受。
2. 阅读萧红的其他作品,如《呼兰河传》,了解她的写作风格。
五、板书设计:
```
《祖父的园子》
┌───────────────┐
│美丽的园子 │
│活泼的“我” │
│慈祥的祖父 │
└───────────────┘
↓
童年的快乐与温情
```
六、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增强情感共鸣。今后可进一步加强对语言特色的分析,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