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集锦】《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的一篇散文,文章以作者自身求学经历为背景,讲述了自己在艰苦条件下勤奋学习、终成大器的故事。全文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因此常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并成为中考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
以下是一些关于《送东阳马生序》的中考试题集锦,涵盖文言实词、虚词、句子翻译、内容理解及拓展阅读等方面,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该篇课文的核心知识点。
一、文言实词积累
1. 弗之怠
- “弗”:不
- “之”:代词,指“抄书这件事”
- “怠”:松懈、懒惰
2. 走送之
- “走”:跑
- “送”:送还
3. 援疑质理
- “援”:提出
- “质”:询问
- “理”:道理
4. 或遇其叱咄
- “或”:有时
- “叱咄”:训斥、责骂
5. 礼愈至
- “至”:周到、周全
二、文言虚词辨析
1. 以
- “以中有足乐者”(因为)
- “以衾拥覆”(用)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把)
2. 而
-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表承接)
-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表并列)
3. 之
- “录毕,走送之”(代词,指书)
- “益慕圣贤之道”(助词,的)
-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动词,交往)
三、句子翻译训练
1.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翻译:曾经跑到百里之外,向同乡的前辈请教经书的问题。
2.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翻译:我站在他的身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低头侧耳认真地请教。
3.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翻译: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脸色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反驳。
4.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翻译: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四、内容理解与主旨归纳
1. 本文通过哪些事例表现了作者求学的艰辛?
- 跑百里路去请教老师
- 冬天抄书,手指冻僵仍不休息
- 向老师请教时态度恭敬,不敢有丝毫怠慢
- 生活条件艰苦,但依然坚持学习
2.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写此文是为了勉励后学要珍惜学习机会,克服困难,勤奋刻苦,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3. 你认为文中哪一句最能体现作者的精神?为什么?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句话体现了作者不畏艰难、内心充实、甘于清苦的精神,是全文的中心思想所在。
五、拓展阅读与写作建议
1. 结合现实谈谈你对“读书改变命运”的理解。
在当今社会,虽然物质条件优越,但学习仍然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送东阳马生序》告诉我们,只有经历过磨砺,才能真正体会到知识的力量。
2. 如果你是“马生”,读完这篇文章你会有什么感想?
作为当代学生,我们应该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不辜负老师的教导,努力提升自我,将来为社会做出贡献。
六、常见考题类型总结
| 题型 | 示例 |
|------|------|
| 实词解释 | “弗之怠”中的“弗”是什么意思? |
| 句子翻译 | 把“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翻译成现代汉语。 |
| 内容理解 |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
| 主旨归纳 |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 拓展延伸 | 结合实际谈一谈你对“勤学苦练”的看法。 |
结语:
《送东阳马生序》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言文,更是一篇激励后人的励志文章。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意、积累词汇,同学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篇课文,并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希望这份题集能够帮助大家在备考过程中查漏补缺,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