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海南省中考)】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3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 请写出“转朱阁,低绮户”一句中“转”和“低”的表达效果。
2.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 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的含义及其作用。
二、参考答案
1. “转”字写出了月光在朱红的楼阁间缓缓移动,“低”字则描绘了月光洒落在雕花的窗棂上,表现出月光的轻柔与静谧,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夜晚氛围。
2. 这句词表现了作者对仙境的向往,但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留恋与担忧。他渴望超脱尘世,却又害怕高处的孤寂与寒冷,体现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
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作者对亲人朋友的深切思念与美好祝愿,希望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这句话不仅升华了全词的主题,也体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三、拓展思考
《水调歌头》是苏轼在中秋夜思念弟弟苏辙时所作,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既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也有对亲情的珍视。通过月亮这一意象,诗人寄托了对亲人的牵挂与祝福,展现了其深厚的情感与宽广的胸怀。这种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是宋词中常见的艺术表现方式,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