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石灰吟墨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石灰吟》和《墨梅》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 掌握诗中重点字词的含义,能正确朗读并背诵诗歌。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与意境美。
- 结合作者生平及历史背景,深入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
- 引导学生学习诗人坚贞不屈、清白正直的高尚品格。
二、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象征意义,理解“石灰”与“墨梅”的象征内涵。
三、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含古诗朗诵音频、相关图片)
-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作者资料
- 黑板、粉笔、作业本等教学用具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 教师提问:“你是否知道‘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句诗出自哪首诗?”
- 引导学生回忆已学古诗,激发兴趣。
- 展示课题《古诗〈石灰吟〉〈墨梅〉教学设计》,介绍两首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2. 初读感知(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播放配乐朗诵。
- 教师指导朗读节奏与停顿,纠正发音。
- 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3. 精读赏析(20分钟)
- 分段讲解《石灰吟》:
-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解释“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的意思,体会石灰的坚韧。
-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引导学生联系作者于谦的生平,感悟其高洁志向。
- 分段讲解《墨梅》:
-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 了解王冕的绘画背景,理解“墨梅”象征的高洁品格。
-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 讨论“清气”象征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诗人追求的精神境界。
4. 合作探究(10分钟)
- 小组讨论:
- 《石灰吟》和《墨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 教师总结:两首诗都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追求。
5. 拓展延伸(5分钟)
- 鼓励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如何做一个有操守、有理想的人。
- 播放相关古诗朗诵视频,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与喜爱。
6. 总结升华(5分钟)
-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诗的文化价值。
- 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短文,谈谈你从这两首诗中学到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
古诗《石灰吟》《墨梅》教学设计
一、作者简介
于谦——明代爱国将领
王冕——元代画家、诗人
二、诗意理解
《石灰吟》:赞颂石灰的坚韧与清白
《墨梅》:赞美梅花的淡雅与高洁
三、主题归纳
借物言志,表达高尚情操
```
六、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内容,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今后可在教学中加入更多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