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的泥土教案大班】在幼儿园的大班教学中,语言活动是培养幼儿表达能力、情感体验和想象力的重要途径。而《甜甜的泥土》这篇课文,以其温馨的情感基调和富有童趣的语言,成为大班幼儿语文教学中的优秀素材。本文将围绕《甜甜的泥土》这一主题,设计一份适合大班幼儿的教案,旨在通过故事引导孩子感受亲情的温暖,激发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共鸣。
一、活动目标:
1. 情感目标:理解故事中人物之间的情感联系,体会“甜甜的泥土”所象征的母爱与关怀。
2. 语言目标:能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学会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
3. 认知目标:认识“泥土”、“甜”等词语,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
4. 行为目标: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心他人,懂得感恩与分享。
二、活动准备:
- 故事图片或PPT课件
- 小道具(如小土块、糖果等)
- 背景音乐(轻柔的钢琴曲)
- 幼儿绘画纸、彩笔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入:“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吃过泥土?是不是很脏?但今天我们要讲一个关于‘甜甜的泥土’的故事,你们想知道为什么泥土会是甜甜的吗?”通过问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出课题。
2. 故事讲述(10分钟)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甜甜的泥土》的故事,配合图片或动画,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故事大致
一个小女孩因为家境困难,常常吃不饱饭。有一天,她偷偷地从妈妈的口袋里拿了一颗糖,但被妈妈发现了。妈妈没有责怪她,而是把糖放进泥土里,说:“这颗糖是泥土的味道,只有心里有爱的人才能尝到。”小女孩明白了妈妈的用心,从此更加懂事,也学会了珍惜身边的每一份关爱。
3. 讨论与交流(10分钟)
- 教师提问:“你觉得妈妈为什么要把糖埋进泥土里?”
- “你有没有像小女孩一样,做过让大人感动的事情?”
- 鼓励幼儿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4. 情感体验(5分钟)
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引导幼儿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泥土中找到一颗“甜甜的糖”,感受其中的温暖与爱意。
5. 创意延伸(10分钟)
组织幼儿进行绘画活动,画出自己心中的“甜甜的泥土”。鼓励他们用色彩和图案表达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6.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总结故事的主题,强调“爱”与“感恩”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回家后向家人表达感谢,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四、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通过故事引导幼儿感知亲情,不仅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贴近生活的题材,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情感。
五、家园共育建议:
建议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阅读类似的故事,共同讨论“爱”与“感恩”的意义,促进亲子之间的沟通与理解。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甜甜的泥土》不仅是一篇课文,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爱的力量,也让教育变得更加温暖而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