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精选范文 >

四年级语文:《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7

2025-07-12 15:35:25

问题描述:

四年级语文:《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7,求路过的神仙指点,急急急!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12 15:35:25

四年级语文:《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7】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描写顺序,掌握作者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和讨论,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节奏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培养观察和欣赏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 理解文章结构,把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写作顺序。

- 感受作者描写潮水的生动语言,学习并积累优美词句。

三、教学难点:

- 体会作者在描写潮水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展开合理想象,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包含钱塘江潮视频片段、图片)

- 学生预习课文,标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 教学卡片(用于词语讲解和朗读训练)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大海?有没有听说过钱塘江的大潮?”

播放一段关于钱塘江潮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观潮》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这壮观景象的。”

2. 复习回顾(5分钟)

- 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 回顾第一课时内容,梳理文章结构: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3. 精读品析(20分钟)

(1)学习“潮来前”的描写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潮来前的句子,如“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体会作者如何通过环境描写为下文做铺垫。

(2)学习“潮来时”的描写

重点分析描写潮水涌来的段落,如“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组织学生分组朗读,感受语言的节奏感,并讨论这些描写给你怎样的感觉。

(3)学习“潮来后”的描写

引导学生思考:潮水过后,江面有什么变化?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一场景的?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 语言积累与运用(10分钟)

- 教师出示文中优美的语句,如“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 学生模仿句子进行仿写,如“……犹如……”

- 小组合作,完成“我眼中的潮水”小练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

5. 总结提升(5分钟)

-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文章结构和语言特色。

- 鼓励学生将学到的写作方法应用到今后的作文中。

- 布置课后作业:以“我最喜欢的自然景观”为题,写一篇短文。

六、板书设计:

```

观潮(第二课时)

┌───────────────┐

│ 潮来前(平静) │

│ 潮来时(壮观) │

│ 潮来后(宁静) │

└───────────────┘

修辞手法:比喻、排比、拟人

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

七、教学反思(简要):

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注重语言积累与表达训练。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