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力(小学自然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大气压力”的基本概念,知道大气对地球表面有压力,并能通过简单实验观察和描述大气压力的存在。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实验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增强探索科学的兴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理解大气压力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体现。
- 难点: 如何通过实验直观地感知大气压力的存在。
三、教学准备:
- 实验材料:玻璃杯、水、硬纸片、吸盘、气球、注射器、小塑料瓶等。
-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片段(如“马德堡半球实验”)。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当我们把一个杯子装满水后,用一张纸盖住杯口并倒过来时,水不会流出来?这是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大气压力”的概念。
2. 新课讲解(10分钟)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大气压力”的定义: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空气,这层空气对地球表面施加了压力,称为“大气压力”。
结合图片或视频,介绍大气压力的来源和作用,如:
- 大气压力帮助我们呼吸;
- 影响天气变化;
- 使水能够在管道中流动等。
3. 实验探究(20分钟)
实验一:水杯倒置不漏水
步骤:
1. 在玻璃杯中装满水,用硬纸片盖住杯口;
2. 手扶纸片将杯子倒置,观察水是否流出。
结果:水没有流出。
结论:大气压力将纸片压在杯口上,防止水流出。
实验二:吸盘贴墙
步骤:
1. 将吸盘按在光滑的墙上;
2. 用力挤压吸盘,使其内部空气被排出;
3. 松开手,观察吸盘是否能贴在墙上。
结果:吸盘紧紧贴在墙上。
结论:由于吸盘内部气压小于外部大气压,形成吸附力。
实验三:气球吹胀实验
步骤:
1. 将气球套在塑料瓶口;
2. 向瓶内吹气,观察气球的变化。
结果:气球逐渐膨胀。
结论:大气压力推动气球膨胀。
4. 总结与拓展(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实验现象,总结大气压力的基本特征:
- 大气压力存在于我们周围;
- 它可以影响物体的运动;
- 生活中有很多大气压力的例子。
拓展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力的强大。
5. 布置作业(2分钟)
- 观察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与大气压力有关,并记录下来。
- 尝试用家中简单的材料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大气压力的存在。
五、板书设计:
```
一、什么是大气压力?
→ 地球周围空气产生的压力
二、实验观察:
1. 水杯倒置不漏水
2. 吸盘贴墙
3. 气球吹胀
三、结论:
→ 大气压力无处不在,影响我们的生活
```
六、教学反思(教师自评):
本节课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部分学生在理解“气压差”概念时仍存在困难,今后可在教学中加入更多形象化的比喻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
七、参考资料:
- 《小学自然课程标准》
- 《儿童科学启蒙读物》
- 网络资源:科普中国、教育电视台相关视频
---
备注: 本教案根据教学实际可灵活调整实验内容和时间安排,以适应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