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_白居易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花非花》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短诗,虽篇幅简短,却意境深远,语言含蓄,令人回味无穷。全诗如下: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一、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李白、杜甫之后最具影响力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风平易近人,语言通俗易懂,但又不失深刻的思想内涵。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和现实意义。
虽然《花非花》并非白居易最著名的诗作,但它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朦胧的意境,在后世广为流传,成为人们吟咏的经典之作。
二、原文赏析
这首诗以“花”与“雾”起兴,看似在描绘自然景象,实则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美好易逝的感慨。
- “花非花,雾非雾”:开篇两句,用否定句式表达一种模糊不清的状态。花不是花,雾也不是雾,这既是写景,也象征着一种难以捉摸的情感或记忆。
- “夜半来,天明去”: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飘忽不定的感觉。它在深夜悄然出现,又在清晨悄然离去,仿佛梦境一般,无法抓住。
- “来如春梦几多时?”:诗人用“春梦”来形容那种美好的事物,但春梦终究短暂,转瞬即逝,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惋惜之情。
- “去似朝云无觅处”:最后以“朝云”作结,比喻那些消失的事物,如同早晨的云霞一样,一旦消散,便再也无法追寻。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象空灵,情感深沉,体现了白居易诗歌中常见的哲理意味。
三、诗歌翻译
花不是花,雾也不是雾。
半夜悄然来到,天亮时便离去。
它像一场春天的梦境,能持续多久呢?
它像早晨的云彩,消失后再也找不到踪迹。
四、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1. 意象朦胧,耐人寻味
全诗没有明确的对象描写,而是通过“花”“雾”“春梦”“朝云”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若隐若现、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2. 语言简练,寓意深远
白居易善于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深刻的思想。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自然现象,实际上是对人生无常、美好难留的感叹。
3. 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无奈,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深刻体悟。
五、结语
《花非花》虽短,却蕴含丰富的情感与哲思。它不仅展现了白居易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他对人生、自然的独特感悟。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读一读这首诗,或许能让我们在喧嚣中找到一丝宁静与思考的空间。